高职毕业生就业新蹊径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也带给就业市场巨大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缺乏制约了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文章着重探讨高职学生就业方向转向家政服务业,向家政服务业的高层次延伸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就业 家政服务
就业难一直是困扰着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的问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生源就十分充足,反之则不足,就业率与生源成正比。如何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新的就业途径是高职教育必须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学生难就业和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一方面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却招不到熟练的技术工人;一方面企业急缺复合型的高级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因未开设相应专业,提供不了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用人市场的脱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难」局面。
(二)现状分析
1.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
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求高、求稳、求一步到位」在职业规划时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有何特长,适合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自己能胜任什么岗位,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高职毕业生和本科生一样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 500 强企业,但事实上最终去向大都是民营与私营企业,就业岗位大多是操作工、文秘、前台、销售等初级岗位。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眼高手低」现象,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到岗后不甘心从事当前的工作始终想跳槽,不安心本职工作,导致经常性主动失业。
2.院校专业设置滞后
学校在进行市场调研后发现市场缺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等学生毕业时才发现此专业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饱和。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往往新专业开办后又不能立刻停招,只好继续招生,导致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其次高校间专业设置太相近,缺乏特色专业。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文科、理科、工科院校都在开设,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肯定优先选择有特色的旅游院校的学生。因此高职学校专业设置滞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专业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
二、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政服务业孕育产生。家政服务业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它是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的行业。
(一)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2011 年苏州市常年从事家政业的约有 2 万多人,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农村妇女,年龄在 40-55 岁之间,文化层次不高,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门技能训练和培训,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从事的工作为做家务、照料老人、接送小孩、看护病人等。这些家政服务人员构成了低端家政服务市场并且正在逐步饱和。
随着中等收入阶层人群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烦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工作之余更好地享受阳光、健身和社交生活。因此,对家政从业人员不再满足能做卫生接孩子等简单的服务,导致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而需要的专业性、高层次的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二)现状分析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涌入城市,由于年龄大、学历低、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只能从事简单劳务型的家政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
2.由于社会对家政服务业培训缺乏专业性和持续性,使初级的劳务型家政服务人员无法变成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人员,无法从事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中级的家政服务;其次高校专业建设不重视,忽视了家政服务市场对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没有适应需要去培养高级「专家管理型」服务人员(如高级管家类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家庭健康的指导等专门人才)。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向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毕业生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社会竞争力,如何解决就业难,提升社会地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社会对家政服务尤其是高质量的家政服务人员有大量需求,而大学扩招毕业生不断增加,劳动力资源丰富,甚至是富余的情况下,把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家政服务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不仅能解决现实中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尴尬问题,而且可以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中很多人还没有踏入家政服务这一行业,还不了解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面对迅速发展的家政服务业,而开办家政学专业的学校却屈指可数,据《中国青年报》报到 2007 年吉林农业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相继开设了家政本科学历教育。但每年毕业的几十人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市场对高素质家政人员的需求。因此将家政学专业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做好定位打好品牌定能为高职学生开辟一条就业的新途径。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作为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全面型、「一专多能」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在做好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开设家政学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家政服务和家政管理的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的学到有关家政服务的各种课程如:财务、管理、理财、医疗保健、法律、文秘、育儿、策划、英语、茶艺、插花、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动手能力。
另外根据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家政服务教育培训。让学生通过国家、社会认可的持证上岗考核和家政服务等级考核,让一部分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型」服务人才,一部分成为「专家管理型」 服务人才。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人才可以让社会弱势群体担当,在家政服务高层次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需求的复合型中高端家政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二)扭转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家政服务就是保姆替人做饭、打扫卫生、照顾老人,是外来打工妇女干的活」、「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不仅在学生中存在,在学生家长、社会中也普遍存在。要扭转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家政服务业,树立职业无高低贵贱,只有社会分工不同的职业思想。请中高级家政服务人员给学生做讲座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认识、了解家政服务业,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服务百姓、便捷生活」方面的突出作用,扩大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影响力,端正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偏见和歧视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把家政服务业提升为一种正当的、有文化含量的、高收入的职业。
在树立学生对家政服务业认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很多家政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都在雇主下班后,这就暴露出雇主对家政人员的不信任,担心将家里的钥匙交给家政人员会发生财产丢失的情况,在以往的新闻报到中也确实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人民军队作风,切实从雇主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雇主的利益,严格保守雇主的秘密,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逐步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的家政服务员都是纯一色的女性,很少有男性涉足。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和特殊的工作确实很需要男的帮忙料理。在市场需求中男性家政服务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他们的收入往往高于女性,因此要打破家政从业人员都是女性的传统观念,培养男家政服务人员。
(三)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规范管理
家政服务业是城市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规范家政服务业不在简单的是企业行业的事情而应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发展家政服务业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出台行业规范标准, 提高中介机构的资质要求, 规范家政服务业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将家政服务业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建立和完善家政从业人员的上岗和培训机制,提高家政服务业准入门槛,严格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等级酬劳标准,规范劳动合同, 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家政服务人员关心的是工资待遇、劳动关系和尊重,雇主关心的是信誉、安全和优质服务,管理部门督促家政企业与用工人员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督促家政服务人员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家政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家政服务公司、从业人员和雇主签订书面劳动合约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力与义务,使三方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维护家政人员平等的社会地位。
总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高职教育培养的中高级家政服务人员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为学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雪松.掌握高职学生心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A].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94-95.
[2] 刘正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改革[A]. 职业技术教育,2008(16):25-28.
[3] 李艳梅.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A].社会科学家,2008(7):107-110.
[4] 顿祖义,牛亚莉.高职院校家政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3-15.
基金项目:2012 年苏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苏州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2-c-26)
作者简介:李颖华(1974-),女,安徽六安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李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