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

作者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从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客观表现出发,通过模式构建与理论分析来探讨二元性状况,再进一步结合实证与检验结果,提出减少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金融排斥 城乡二元性 研究 农村 影响

一、引言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是金融地理学上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始于 1997 年,是国外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优先考察的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1.城乡金融排斥程度的时空差别。2.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影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模煳曲线法来明确各要素的重要性,突出其在金融复杂系统中的相关作用及关系。3.从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空间联系去探讨减少金融排斥二元性的方法。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金融排斥城乡二元性的客观表现

省区平均意义水平上的金融排斥程度差别说明了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落后,我国各省区的金融发展中,城乡失调严重。省区与农村区域的金融排斥程度明显,如山西省城乡金融排斥程度对比,农村排名第 8,而全省区的金融排斥排名为 21;西部地区除四川、内蒙古的单项指标位居前列以外,其他各省份的城乡金融排斥都较为明显。总体来讲,我国大部分省份城乡金融排斥倾向于二元性发展,全国 23 个省份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程度水平偏高。以中西部省份最为明显,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1.理论分析。对金融排斥来说,必须综合考虑需求引致、供给诱导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因素。需求引致是指由金融需求主体的一些特征带来的排斥现象,包括收入、年龄、教育等。供给诱导是指影响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品多样性、金融基础设施等。金融排斥的社会诱发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变化、市场化程度等。需求、供给、社会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制约和影响。如提高技术水平,收入上去了,对先进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排斥程度就会降低。引起金融排斥的因素较为复杂,关系密切,除了用传统的计量工具外,还可利用模煳曲线来检验各要素的贡献弹性。我国城乡金融二元结构体系运行特征不一,要保证城乡空间系统的可比性,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城乡金融排斥的各方面要素。此外,还可以通过模型构建来分析城乡金融二元化结构的变化趋势。

2.诱因选择与处理。(1)收入是金融排斥的重要要素,在其他控制变量均衡的情况下,收入越低,金融排斥的可能性越大。(2)就业状况。就业水平的高低会使金融排斥程度发生很大变化。(3)技术水平。尤其是手机技术在乡镇的普及,将有助于居民接受主流金融服务。(4)教育,也叫金融教养,金融教育程度越深,其金融排斥性越小。(5)GDP 增长率。它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优劣的表现形式。(6)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对城乡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同,城乡金融二元化程度也会不同。

三、实证结果与检验

(一)计量分析

农村金融排斥与收入、技术、教育等负相关,与年龄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多为 1% 以上。城市金融排斥与收入明显负相关,回归系数多在 1% 水平上。与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要素不一样,城市的就业率、技术及教育对其排斥程度也不同。比如技术,在我国,技术能够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但其对城市的金融发展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城市的电话、网络普及率偏高,对金融排斥的影响度低。而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农业的科技化程度也会上去,农产品融资渠道也会拓展开来,农民收入会增加,金融排斥会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城乡金融体系较为复杂,金融排斥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而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则只反映其内在关系与作用过程。

(二)模煳曲线检验结果

模煳曲线分析法是由诺斯—阿拉姆斯实验室最新开发的极具价值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压缩输入数据的维度,找出影响产出变量的重要因素。

(三) 城乡联动的变系数模型检验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以及城乡金融地域系统处于割裂状态中,很多学者不重视城乡空间联系。城市金融发展可扩散到农村金融,通过实物渠道及资金渠道拉动农村经济、金融增长,两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效应。所以,减少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可统筹城乡金融,加大农业金融投入力度,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城乡金融系统的运行特征与模式不同,所以即使是诱因相同,其作用机制也不一样,解决城乡金融排斥的切入点也不一样。

(二)从城乡统筹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城市金融的扩散力,减少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可增加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其金融产业成长水平,最终实现城乡金融地域系统和谐发展。鼓励在农村地区设立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实现城乡金融合作、信息共享等,实现城乡金融网络多样化联通。针对那些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可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府亦可给予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金融排斥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政府要干预的是消极的金融排斥。

(四)培育大型农业企业。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减少金融排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如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如河南的大蒜基地等,并给与资金支持。信贷流程方面,可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可在传统银行设立农业服务绿色通道,满足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推动金融包容的稳步发展。

五、结语

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程度差距明显,要减少这种金融排斥,必须分析引起排斥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方式,统筹城乡金融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金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 [J]. 财经研究,2007(4).

作者简介:陆建平(1959-),江苏兴化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 陆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