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矿山企业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浅析

【摘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企业在承担企业经营责任的同时,应承担与其经营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是为企业自身、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在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基本一致;但是,在一个制度有缺陷的社会中,利润可能不是考核企业行为的最佳指标,因为片面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往往以牺牲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为代价,特别是社会的利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经营方式、利润来源、追求利益的方向和对利益相关方的态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平衡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管制,才能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处于竞争市场中的水泥企业,随着多种经济形式企业的出现,运营形式差别拉大,作为主要原料的石灰石矿山,因制度的完善度和执行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公平竞争,加强企业管制尤为重要。以下通过对矿山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安全和矿山植被恢复等企业和社会问题的处理分析,讨论如何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效益 社会效益 水泥矿山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工矿企业建设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断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不断扩大。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近21亿吨,中国水泥产量占全球60%左右。水泥企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性企业,虽然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背景下,水泥生产利用工业废弃物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作为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料的石灰石,每生产一吨水泥的石灰石的消耗量仍然达到一吨左右。这意味着我国2011年水泥用石灰石的消耗量近21亿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每年如此大的消耗量,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水泥行业发展的初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材料之一,国家非常重视,基本上为国家投资,加之当时的水泥工艺相对落后,因而,对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的石灰石资源非常重视。从矿山资源勘探、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矿山设备选择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非常规范。矿山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随着水泥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水泥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加之水泥企业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投资规模较小和運营相对稳定等特点,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形成了一股全民办建材的热潮,但企业的规模由以年产8~20万吨的落后的生产工艺包括能耗高的湿法窑和中空窑、生产安全性差和质量不稳定的机立窑和土立窑为主,企业的投资主体也由多种性质的企业构成,有传统的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等。但该阶段以地方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为主。因受到资金状况限制和企业逐利行为的影响,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企业效益,从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特别是作为水泥厂的附属车间的水泥用石灰石矿山,被置于更加从属地位,未得到重视,有很多水泥企业甚至不配置自己的矿山资源,采用民采方式,即自己无矿山,从附近的农民开采的小型矿山采购石灰石生产水泥和熟料的方式。从而,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水泥生产工厂的规模。因缺乏矿山资源勘探和对矿石质量的有效控制,为确保水泥质量,往往采用提高质量指标的方式,从而导致矿石资源不能被有效搭配利用,造成了矿山资源的严重浪费。实际上,该种运营方式,从企业的长期运营看,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效益,也严重损害了社会效益。
根据调查,我国存在大量的产量50万吨/年或以下的中小型水泥矿山。据测算,目前这些矿山仍承担了水泥原料50%以上的开采量。它们大多地质勘察程度不足、没有正式的规划设计,并采取高台段开采。甚至于有部分小型矿点乱采乱掘,造成地形地貌的严重破坏,正如有人形容此类现象如“螃蟹吃豆腐,吃的不多,挠坏的不少”。据有关统计,此类矿山的资源利用率仅在30%~40%(而较大型矿山的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这样,不仅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矿山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就难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了一个大台阶。作为水泥工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新型干法工艺,在自身不断提升水平的同时,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经营规模、生产集中度和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在全国水泥总产量的占比从2000年的11%上升至现在的87%。逐渐形成了以中央直属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大型个体企业集团等为主的水泥生产格局。水泥用石灰石矿山资源重视程度和资源综合利用得到了有效提高。
以法国拉法基、德国海德堡等为代表的欧美老牌水泥企业,以台湾亚泥、台泥和环球等为代表的台湾传统水泥生产企业,以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等优势,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自身企业运营良好、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了相关的社会责任。对矿山管理尤为突出,比如:矿山储量一般需要企业50年运营的保障,矿山安全、环保、水保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范和法规,采用安全的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优化矿山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设备,关注节能减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加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主动进行矿山植被恢复等。以海螺、山水、华新、冀东为首的国有大中型水泥企业,同样作为企业运营的重点,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私有企业则不然,一般只关注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到生产线上,大部分为短期行为,生产需要的矿石以民采的外购形式为主,即便自己有矿山,开采往往采用不安全但开采成本低的高台段生产,生产安全性差,资源利用率较低。企业的运营,通常以短期的企业赢利为目的,逃避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不公平竞争,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加强企业管制非常必要。下面举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析:
世界500强法国拉法基集团,作为世界水泥行业的领导者,是最早进入中国投资的欧美水泥企业。拉法基在将世界最为先进水泥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的同时,将水泥生产的质量管理从矿山开始、重视矿山储量和质量、加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主动进行矿山植被恢复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在中国所属企业。
拉法基瑞安水泥重庆运营单元特水工厂,是拉法基(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香港瑞安集团于2005年9月进行强强联合后新整合的工厂,从整合之初便将拉法基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该矿山,工厂团队与集团技术中心的地矿专家一起认真研究,调整生料配方,开发利用地品位石灰石,以零排废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目标。从2006年起,矿山实现零排废。根据该矿山生产统计,2006年至2009年,该矿山共生产矿石463万吨,其中2006年至2008年合计搭配地品位石灰石和裂隙土70万吨,2008年和2009年,在扩建新矿山时,搭配利用修路和采准剥离废料45万吨,四年合计搭配利用资源115万吨,占矿石消耗总量的25%。按每吨7.5元的生产成本计算,四年共节约成本862.5万元,同时,节约了排废用地,消除了排废场安全隐患。该事例说明,企业效益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动力,但技术是助推力,只有强有力的技术做后盾,企业才具备实现变废为宝的能力。企业在实现企业自身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
拉法基都江堰水泥有限公司,是拉法基最早中国投资新建的水泥厂,2002年初投产。该厂在工厂采用了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同时,将矿山资源管理和矿山植被恢复的先进理念带到了中国。该矿山在确定资源具体位置之前进行了详细的资源勘探,将采集到的所有化验数据输入到SURPAC软件建立储量模型,依据掌握的矿山资源储量和质量分布状况,在矿山设计和建设之前,编制贯穿矿山生命周期的采掘计划,同时,指导矿山生产。同时,在矿山建设之前,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矿山及周边区域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同时编制详细的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边建设和生产,边进行矿山植被恢复的原则指导下,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对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有计划实施矿山植被恢复计划,保护矿山内部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下表示该矿山自生产之初的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情况:
从该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投资曲线分析,采用边开采边恢复方式进行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在方案实施初期因需要积累经验,投入相对较高,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矿区内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投资将显著降低。与矿山开采毕坑后一次性进行恢复相比,因植被恢复投资最大的部分土壤可以利用开采过程中的地表土和裂隙土,同时可以随着生产的进行,矿山生产设备可以利用生产闲余时间在降段之前进行机械堆土和平整,以安全和低成本方式为矿山植被恢复做好准备。而矿山开采毕坑后再开始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用的土壤将不得不才用人工运输方式堆放在安全平台,成本又高,施工安全风险又大。如果计划不周,不得不购买土壤,投资将大幅度提高。
枞阳海螺公司以降本增效为中心,以工艺管理为重点,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拓展开采思路、优化开采方案,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截止4月26日,该公司今年累计生产石灰石496.8万吨,其中合理搭配边坡黏土等低品位矿石近112.8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南方水泥资源占有量不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工厂附近没有石灰石资源或只有Ⅱ级品以下的灰岩不能单独使用,导致进厂石灰石价格高,属于建厂时选址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南方水泥采取的办法是:在工厂附近查找低品位的灰岩,进行开发利用,采购高品位的石灰石和其配矿,这样既综合利用了资源,又降低了石灰石进厂成本。更主要的是,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优质石灰石资源越来越少,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南方水泥利用劣质石灰石,延长了矿山使用年限,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重庆日报讯报道,因违反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在绝壁上开采碎石,民营企业万州科华水泥有限公司所属的周家堡露天矿山被紧急叫停。记者在周家堡露天矿山采石场看到,一座山头已被削去半边,裸露的岩壁有60多米高,坡度几乎与地面垂直,形成一面宽100多米的绝壁。“这是绝壁开采,十分危险!”专家组专家唐元杰称,根据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露天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山壁高度不能超过20米,坡度也应控制在75度以内。专家组要求该矿山的绝壁开采面必须停止施工,并在绝壁上挂出停产整改牌子,在地面圈出防浮石滚落的禁入区域,整改为分层开采后才能重新施工。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11年1-12月全国水泥产量206317万吨,同比增长16.1%,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水泥价格呈上涨态势,2011年水泥行业将超千亿利润似无疑议了。
水泥用石灰石矿山作为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料,同时是水泥企业的附属矿山。水泥用石灰石矿山对于水泥企业的作用首先应该是企业长期稳定运营的资源保障,因为,没有水泥用石灰石矿山,特别是自有矿山,将会受制于他人,如果周边没有可用资源,为维持水泥生产的正常运营,将不得不以高价格采购石灰石,从而增加成本。因而,水泥用石灰石矿山是水泥企业长期稳定运行的企业效益中心之一。水泥矿山企业通过加强矿山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主动进行矿山植被和生态恢复等活动的实施,从长期运营是节约成本的,同时,节约不可再生矿山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保护生态的多样性,是在保护和创造社会效益。因社会贡献,该种企业在现有企业矿山资源储量扩大和新建矿山均会得到优先权。
通过以上分析,水泥用石灰石矿山最大限度创造和平衡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基础已经成熟,但如何更好平衡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有如下建议:
1.政府矿山资源主管部门、水泥协会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营造良好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环境;
2.加强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企业矿山资源利用和矿山植被和生态恢复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节约不可再生矿山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享成功的经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作者简介:王玉宏,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2008级在职研究生,现就职于拉法基肯尼亚蒙巴萨工厂。
作者 王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