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辛苦化灰烬 需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2011年12月28日,文山州人民银行货币金银科迎来了一群特殊访客,他们是砚山县平远街镇的农民,其中一名妇女边泣不成声边拿出一个纸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堆黑糊糊的人民币残钞。
原来,这家孙姓人家主要以种植烤烟和摆摊点做小买卖为生,一年到头风吹日晒辛苦劳作赚得8000余元现金存放家中,以便用于筹集过年物资和来年春耕备耕所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整个家烧毁,这些现金也未能幸免于难,危急之中只从火口里抢回了一些残渣。现在经人介绍找到文山州人民银行货币金银科,想兑换这些残钞尽可能挽回一点经济损失。
看着一包几乎被大火烧为灰烬的纸币,州人行货币金银科所有在场人员深表同情,并按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帮助当事人评定残损程度。通过工作人员细心辨认和挑剔,8000余元现金中仅有200张1元券可以全额兑换,10张100元券能半额兑换。工作人员努力挽回的结果使原本不抱希望的受害人感到意外,除深表感激外,同时还表示今后一定会吸取教训,尽量将现金存入银行,并以身作则,警诫街坊邻居,只有将现金存入银行才是最好、最安全的存钱方法。
随着现代金融业发展,农村金融网点和服务延伸至乡镇。据统计,我国在2010年实现全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2011年解决了616个空白乡镇机构覆盖问题。截止2011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减至169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网点覆盖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部1249个新覆盖机构空白乡镇中,除57个因撤乡并镇因素减少外,通过设立日常营业网点解决475个,通过设立定时服务网点解决688个,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解决29个。就文山州而言,2011年,首批9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惠及90个乡镇,占全州乡镇总数的88.23%,使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取款、转账、缴费、查询等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致力于爱护人民币、提高非现金结算及反假人民币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学会安全用卡、放心用卡,以减少现金流通。但许多老百姓“现金交易”的意识根深蒂固,认为现金存入银行没有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安全,家里的床板下、墙洞中被视为最佳藏钱之地,最终鼠咬虫蛀、火烧变霉,导致人民币面目全非,损失惨重。据文山州人民银行货币金银科统计,人民币现金存放在家中被毁这样的案例在文山州时有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币知识宣传和普及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为此,人民银行及各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把金融知识带到人民生活的最基层,让金融知识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民。
(一)在宣传布局上,要整体联动,突出主体
发挥人民银行在金融知识宣传中的主导作用,以归口管理的方式,采取人民银行党委领导,各业务部门参与配合、系统内基层人民银行协同组织的整体联动方式,带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部门进一步参与,人民银行把握金融知识宣传中的主导权,共同推动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把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从民银行银行内部性事务转变为一项社会义务。
(二)在宣传形式上,要整合平台,丰富形式
人民银行要以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网络为宣传载体为依托,立体式、全方位、密集型开展宣传,拓宽金融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三)在宣传对象上,注重拓展,扩大影响
要在全面宣传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重点面向农村居民,辐射面扩大到退休人员、学生、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群体,做到宣传形式平民化。通过金融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了解金融知识、正确运用金融知识进行投资理财、完成学业、发展经济,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金融现代化服务,从而了解人民银行的职能作用,扩大人民银行的影响面;
(四)在宣傳手段和内容上,要多样化和系统性,注重实效
宣传材料的组织上,要内容全面、审查严格、提高水平,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对象组织不同的宣传材料,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趣味性。要了解农村语言,用农民读得明白,看得懂的语言编写宣传资料,把利农惠农知识说清楚,讲详细。结合农民实际,将反假、征信、反洗钱、支付结算、银行卡、理财知识等内容全面系统融入金融知识宣传,实现金融知识全民普及。
注:参考资料“据统计,我国在2010年实现全国乡镇……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解决29个。”摘自《金融时报》2012年1月5日第1版《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减至1696个》
作者 彭晓燕 陈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