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必要性

作者
【摘要】当今经济社会竞争激烈,企业要进行好财务管理,需要有理论分析策划、能实际运用操作的高端人才,本文从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建议,加强财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问题 学科整合
当今的社会经济变化万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日渐加快,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理想,如何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如何筹集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永恒的课题,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一、什么是财务管理
那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会计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大多数学校都有开设《财务管理》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大抵分为四个层次:(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环节及理财环境等;(2)财务管理基本观念,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成本利润观念等;(3)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4)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
二、当前高校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存在脱节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课程都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二是参加财务会计类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必备的基本知识,三是后续课程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财务管理实务却内容狭隘简单,仅涉及传统的资金管理和日常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脱节使得学生很难将理论运用到经济生活中去,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财务管理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令人担忧。
(二)财务管理知识更新缓慢,运用的实务案例严重落后于时代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显示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对财务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对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知识更新的要求。房地产的兴衰轮回、资源价格的过快上涨、过度投资、不断产生的资产泡沫,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形成的经济周期对微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西方金融企业过度操控资本、过度透支社会资源的直接后果。而这些基本上在我们的财务管理书上很少涉及到,知识陈旧,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三)财务管理方法的研究过于偏爱复杂的数学模型
如今,财务管理教科书或财会杂志上数学模型或公式几乎是俯拾即是,而且其构造也是越来越复杂,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只有复杂的数学模型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状况。实际上,在财务管理中,数学模型或公式的确是一种使问题简单化的有力的分析工具,不可否认数学模型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数学模型或公式的局限性。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或公式都依据其特定的假设,基于某些应用较为广泛的理性假设,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系,据此修正现实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相当多的现实环境是与这些基本假设不一致的,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相机决策来处理。
(四)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对数据的处理相对来说非常简单,但很多学生不会市场调研,财会的基础工作不健全,处理经济业务不规范,如何取得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把握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全面实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需配备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要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就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光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了一大堆理论知识以后,道理讲起来一套一套,但真正需要进行财务核算,制订财务方案,进行报表分析、确定财务决策的时候就瞠目结舌,手足无措了。因此,在高校里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已成为学生的需要,学校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三、高校开设财务管理实务的必要性
第一,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通过实务案例教学,特别是紧密联系时代的实务案例,对重难点知识深入浅出,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巩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为深奥的财务理论而迷惑,不再为想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而无从着手,不再为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缺乏财务实践而烦恼。
第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结合财务管理实务来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掌握财务管理的工作规律,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经验。这与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懂得了借贷记账法,但是须通过会计真账模拟实操,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通过在一定的课时内学练并重,可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性。财务管理实务中重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工作繁重,如单利、复利、现金流量、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回收期、保本点、保利点、安全边际、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等指标的计算,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讲究实效。
第四,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了解企业核心价值的需要。现代财务管理是超越传统财务职能的管理的,要求财务管理不仅是对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还要通过对财务信息数据的认识,增强了财务信息数据与经营过程的亲和力,从而达到对企业价值的管理。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财务管理实务课程
(一)从课程设置方面
在开设了《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后,必须开设一门《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或者是按学完的相应理论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任务,进行模拟实务巩固理论知识。这是根据高职教学的基本特点,高校应力求将教学活动“三主融合”,使“教”、“学”、“做”三位一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掌握,而财务管理实务的开设恰恰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从学科整合方面
财务管理实务联系会计、金融、统计、市场调查、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基础,学生也可以分成小组和团队,分工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项目或者是任务。我们可以参考美國初二学生曾做过一项任务“那辆车花多少钱”,它是了解买一辆旧车要多少钱,怎样从银行获得合适的贷款来支付。而我们可以巧加变化:利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理论中
利率的知识,换成购买房子要花多少钱,分期付款买设备要花多少钱等等,在报纸上查找,去市场上调查要购买的目标信息,并把相关的信息剪下或者扫描、在因特网上查找利率信息、创作图表、分析信息并决定选择哪笔贷款、详细描写并打印出所选的计划。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协作能力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了。
(三)从课时安排方面
因为运用的知识较多,仅仅安排一个学期80节的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安排一学期的理论学时,再安排一学期的实务学时,但这可能会出现学生学完理论后由于深奥会忘记,也可以将实务安排在学完一章节理论后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以便趁热打铁,巩固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高校财经专业不仅要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在掌握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完全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进行实务练习,而且是必须达到一定课时量的实务练习,才能理论联系实际,量变产生质变,为社会各界各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守华,《关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思考》
作者 冉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