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决定了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而由于我国的国情影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较为缓慢,成为限制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物流平台的运营机制和系统功能的完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物流 信息化 信息平台
在我国,物流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行业,物流系统的运转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的运营机制还不够成熟,我国制造业的崛起和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给物流行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行业的基础,决定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信息技术落后、规模小、效率低等等,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课题非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怎样建设和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没有把实施信息化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年龄和思想观念等原因限制了其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和认识。有一些企业虽然对信息化建设较为重视,但是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需求量大,前期很难实现收益,使企业缺乏实施信息化的动力。据调查显示「企业规模小,没有实力实施信息化」与「信息化无法明显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阻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两条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缺少整体的规划与科学的实施方案,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物流信息化系统,但是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信息化建设甚至成了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源。物流信息化能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战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我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各个地区和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区域性的和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仍然较为缺乏。目前多数企业所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基本都是从各自的投资理念和管理体制出发,只有少数取得了成功,大部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未考虑到实际的需求,受大包大揽的思想观念影响严重,前期没有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无法保证信息数据的权威性、完整性与真实性,最终导致信息平台的实际运用与物流业务以及管理体制脱节。很多地方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都没有形成全面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可以说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没有几个。缺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合理分配物流资源,不但影响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各企业、各行业之间的业务协同,而且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枢纽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会出现障碍,大大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阻碍了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很多城市在车站、机场附近都开辟了物流专区,将物流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甚至是支柱产业,物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人力资源的匮乏。企业的管理层和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术和业务相结合掌握不足,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经验,而考虑到成本等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引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这些因素为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设置了重重障碍。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管理理念又熟悉业务、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全能型人才。
二、加强和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
首先,政府部门应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及时掌握物流行业运行的真实情况,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解决我国物流行业长期以来徘徊不前、发展缓慢的现状,在政策层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全面掌握物流行业的业务流程,对业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统计,逐步改进和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对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引导物流信息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对营造物流行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及促进物流市场的良性循环都有着积极意义,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充分体现。目前,各级政府以及物流行业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都有了充分的认识,新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出现。比如物流全搜索、中国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其分站南方智能货运公共信息平台,还有北京明伦高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以长江物流网、三江物流网为代表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等,这些物流信息平台有一些已经可以实现货物的中途装卸,以及在平台上实现全程在线交易。以政府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机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充分体现了不同企业,特别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求。
其次,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部门应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培训力度,首先重点加强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激发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一线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在实施后能得以持续良好的运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弱势效应,对于未知的领域较为抗拒,对成功的经验更容易接受。政府部门应在各个地区、各类企业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成功的经验打消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顾虑,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信息化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当然也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些失败的案例,总结出经验教训,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预防和规避各种问题,提高成功系数。由于产业链的关系,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中小型企业有着带动作用,大型企业的业务需求往往明确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当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完成与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对接,那么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将显现出来,逐步体现出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推动大型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最后,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的完善与创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该具备两方面的功能:第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系统相关的信息资源,完成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各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使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共同的优化产业链,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特别是大量的闲置资源的作用,促进资源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该集成和企业业务相关的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与电子商务 B2B 或 B2C 系统的无缝对接;第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应起到规范和协调物流市场的各项活动,实现水陆空现代物流体系的统一调度,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为企业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成为政府部门了解市场、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显着提高政府、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协同管理水平,降低物流的社会成本,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智彬.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0(04).
[2]孙志伟.基于信息化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0(04).
[3]陈珊.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4]刘晓艳,张君英.建立和发展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探讨[J]. 物流科技,2011(05).
[5]赵爽.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2010(08).
作者简介:戴伟(1977-),男,河南省光山县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服务。
(编辑:唐荣波)
作者 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