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愈来愈重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联系实际,就此提出了几方面建议,分别从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审计方面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所组建的提供关于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科研等公益性的活动,目的是增强我国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并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影响着其整体的运营水平。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下面将就此展开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及其相应的会计信息,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运营、工作的实际效率,促使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现将其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一一叙述,具体如下。
(一)缺乏内控意识
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没有形成正确理解,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把内部控制只是当成一种会计过程;部分单位认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无法确定;一些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选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使得内控难以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难以监督制度的具体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查部门一般都是和会计部门处于同一级别,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监督权力,无法独立地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作用。这都使得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更有部分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造成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造成公司会计工作杂乱无序、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会计管理的基本环节,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意识不高,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不重视,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有一些会计人员自设会计科目,登记账目混乱、不齐全,或者出现会计账目设置错误,导致每月及年终靠「造表」应付账务查核,使得单位报表数据不实。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部分会计专职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加上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而新会计准则及其他新的会计法规的实施,部分会计专职人员的会计专业化水平跟不上。在具体工作中,很多相关的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如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单位内的会计工作质量,导致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领导要保证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健全,并保证其有效实施。单位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要对那些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者只是凭着个人意志造成内部会计控制无法实现的单位领导追究其责任。
(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
1.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必须制定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都能遵照该规范实施;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加强经费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健全及完善现有法规制度,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堵塞漏洞。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实践证明,违规违纪问题与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
(三)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单位内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单位会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其一,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必须意识到《会计法》中规定的相关权限、责任、义务,负责人应当提高自身的财经法律法规意识,对本单位的财会控制制度建设及会计基础管理承担领导的责任,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
其二,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加强对会计专职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专职会计人员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尽职做好会计工作,细心查找,检查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中是否有不足之处,经过查找、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对日常财务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整改。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
1.加强会计业务及会计理论的继续教育。事业单位应当严格加强会计专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及会计理论继续教育,并注重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
首先,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有关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控制、实施,提高会计专职人员对增强业务能力及业务水平的重要性认识。其次,除要求每个财会人员结合新会计准则进行自学外,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创造各种学习及锻炼机会,搭建财会工作的交流平台,讨论、交流、分析单位内财会业务的处理。单位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为会计专职人员举办国家财会政策、法规制度、准则培训班,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为提高单位内会计专职人员的从业水平创造更多机会,增强财会工作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控制、监督与管理作用。
2.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由于事业单位内的财会工作水平及单位会计的管理体系与事业单位内的财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只有首先提高单位内的会计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水平,构建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科学、合理及完善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制度,可以有效、快速、全面的提高单位内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会计专职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所从事的财会工作要求及新会计准则。既可以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为单位选聘更为优秀的会计专职人才,加强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管理与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提高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其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展开管理工作,以便加强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及运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资产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便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在为人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政府节约成本投入资金额。
参考文献
[1]柴大江,李继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1(07):93-94.
[2]陈颖珞.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153-154.
[3]谌妮.关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信息技术,2012(07):223-225.
[4]袁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纵横,2010(08):178-179.
作者 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