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本文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 比较分析 会计影响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 = 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 x 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二)先进先出法
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三)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又分为: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在月末时用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分母,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分子,计算出当月存货单位成本,在分别乘以发出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数量计算出发出存货和解存存货成本。计算公式为:
存货加权平均单价 =(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十本月收人各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十本期收人各批存货的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数量 x 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数量 x 加权平均单价
2.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人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原有存货实际成本十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 + 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 = 本批发货数量 x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1.使用目的不同。个别计价法通过个别配比,使收益计量更加准确,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加权平均法使用单一价格,既不侧重资产计价,也不侧重收益计价;移动加权平均法也使用平均价格计价但偏重最近的进货;先进先出法侧重于资产计价;后进先出法侧重于收益计量。
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平均成本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
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最近购买的存货,而置存的存货却是库存最久的,所以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是最早的成本。
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个别计价法是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表现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以历史成本计价,发出存货为现实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
(二)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1.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个别计价法是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先发出,该方法使存货成本接近于购货成本,期末资产总值较真实;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对期末存货价值确定的水平次于先进先出法。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 + 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税前利润 =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 = 税前利润-所得税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由于计价方法不同,导致存货账户余额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比率的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销售额与运营资本比等。(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净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都涉及到利润,所以,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获利能力。(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包含的种类和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制度讲解.2002.
[2]财政部会计司编.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2006.
[3]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4]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
[5]石岩.存货现行核算和计价方法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5).
[6]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7]王竹泉.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矛盾及其协调[J].上海会计.2001,(1).
[8]张佳,蔡晓旭.新准则中存活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17).
[9]陆涛.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J].甘肃农业.2006(6).
[10]陈霞.新会计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11).
作者简介:姬夏(1992-),女,山西省高平市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会计;李晶(1990-),女,山西省大同市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会计。
作者 姬夏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