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探讨

作者
作者

【摘要】2010 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要深入推进央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确立了「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五个理念,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已然成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首先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方式选择,提出了几点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能 探讨

内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开展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为央行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和措施,促使组织价值增值和运营改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作为组织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持和保障,以组织价值最大化为前提,通过优化组织管理环节,深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质量保证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为管理各链节注入新的价值,最终实现增加组织整体价值的目的。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

随着央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变化,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基层央行事业发展的需要。内审部门除了做好传统意义的「查错纠弊」工作外,逐步向「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理念转型,更加关注央行治理过程中的确认、咨询功能,不断增加审计价值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内审职能作用需要重新定位,使之更好地为央行组织治理,央行内部审计并非以经济增值为主,而是以组织价值创造为载体对整个央行业务发展价值链起辅助作用,并集中体现在以内部审计监督、咨询服务为保障基础,促进基层央行履职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社会地位提升等公共行政价值增值方面。推动基层央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区域金融稳定、金融创新服务的高效、规范运行,从而实现央行经济价值、公共行政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方式选择

(一)多样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采用过程化审计的方式,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存转变。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于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节省事后审计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再者,人民银行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范围的广泛化,单纯依靠手工的现场审计方法已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将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先进方法相结合,将传统的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起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耗费,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和效率。

(二)为风险管理服务,发挥内部控制效果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风险管理都是其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有效的风险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为组织治理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作,通过提供风险识别及评估等方面的建议促进组织建立风险框架,通过指导和协调组织风险管理活动,保持和发展风险管理框架,帮助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通过提供专项咨询参与确定组织风险管理战略,进一步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就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风险监控的及时性、恰当性、有效性等信息进行内部的交流和沟通。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再者,在对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三)参与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

一个组织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重视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过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则通过评价组织的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过程促进有效的组织治理,内部审计可以审查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是否有明确的阶段花花.是否有合理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安排等等,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其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和工作计划,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四)审计多样化,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包括保证和咨询两类业务,人民银行传统内部审计属于合规性审计,主要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范畴,针对管理中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业务不断扩大和深入,决策层、管理层及其不同业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问题随时都需要内部审计把脉问诊,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多形式的审计产品应运而生,审计产品关注的重点不同、范围不同、方式不同,可以提供多方位的保证和咨询服务,最终增加了组织治理价值。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几点思考

(一)价值增值目标强调的是一种理念

直接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强调内部审计人员是重要的直接参与者。首先,内审部门应抛弃传统的以查处问题为重点的审计理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以被审计单位的角色开展工作,努力与被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被审计单位价值链,形成以内部审计为中心的价值网,提供与被审计单位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保证和咨询服务。

(二)需构建合理的审计组织架构

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审计保证和咨询功能的发挥,应向高层次监管部门转变,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和人员独立上。平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其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造成了太多的影响,致使内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 立性,影响了审计责任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为价值增值提供人才保障

由单一型的审计人员向复合型转变,通过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实行弹性人员编制和使用「客座审计师」来优化审计人员的配置,同时,重视现有审计人员的动态培养,通过开展异地交叉审计、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选送审计骨干到院校深造、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专项调研、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开拓内审人员视野,增长内审人员专业知识,为价值增值提供人才保障。合理调配人员,充分保证内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内审人员的年轻化、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为实现内部审计增值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四)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应将将手工审计的传统方法与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先进方法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系统性的数据和文件,建立审计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内容,并通过重点筛选提供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其次,要开发辅助审计系统或内部控制评估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风险的预测、评估和分析等工作,以保证内审的保证、咨询等职能充分发挥,提高审计效益。


作者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