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 高新技术
一、山东省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为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条件。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发展,GDP 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截止 2013 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4684.3 亿元,人均 GDP 已达到 5.65 万元,山东省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省之一。在经济总量发展壮大的同时,山东省产业结构也不断的调整优化,经济逐渐转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产值由 1978 年的 75.06 亿元、119.35 亿元、31.04 亿元,提高至 2013 年的 4742.6 亿元、27422.5 亿元、22519.2 亿元。山东省三次产业之比由 1978 年的 33.3:52.9:13.8 变为 2013 年的 8.7:50.1:41.2,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第一产业所占 GDP 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第二和第三产业。
(二)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医药和生物、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进入 21 世纪,山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快速增加,2013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3.7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30%。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截止 2013 年,山东省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 8 个,省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 20 家。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为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条件。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制约因素及分析
尽管山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效益,但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结构层次低、严重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山东省产业结构整体水平呈现出层次低的状态。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山东省是很明显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产业结构,未能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第二产业内部,传统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复低水平建设表现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以上因素导致省内的产业结构整体水平偏低,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障碍;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严重阻碍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区域产业结构不平衡、制约着山东省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东部地区分布着 5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工业比重高达 54%,形成了以交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海尔」、「海信」、等企业;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较小,服务业等落后于东部地区。总体来看山东省东、西部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东、西部产业结构不平衡制约着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必须要协调地区产业布局差异,充分合理配置各地区的资源,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山东省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低、「高碳」特征十分突出
山东省产业结构以重型化为主,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建材、发电、化工和冶金等主要支柱产业都是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需求增长过高的实际问题突出,山东省 2013 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3.9 亿吨标准煤,2013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37.6 亿吨标准煤,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全国第一,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10.37%。2013 年山东省每万元 GDP 能耗达 0.795 吨标准煤,而全国每万元 GDP 能耗水平为 0.737 吨标准煤,山东省每万元 GDP 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是依靠能源的高投入实现的。
山东省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山东省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又不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本文提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山东省必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山东省今后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应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短缺行业,以实现各行业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各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突出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同时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新方式: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发挥资金、技术相对充裕的优势,向东、西部双方公认的新项目进行合作投资,由东部地区出资金、技术,西部地区出原料、厂房、供场地等,联合兴办新合作项目。西部地区应该大量培植当地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形成东、西部地区互补型的经济合作方式,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西移」。东部与西部区利用各自区域优势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起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新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建设沿海、内陆两大风能产业带,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潜力较大的产业快速发展,有序发展低速电动车,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形成山东省新的增长极。山东省重点发展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实现山东省经济发展低碳化。
与此同时,首先加快淘汰电力、造纸、钢铁等落后行业及占支柱地位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充分利用本省的新能源技术加大对水泥、热电、钢铁、煤炭等落后耗能行业的改造力度。其次,对省内新上的工业项目以及新购置的工艺装备严格按国际先进水平监控能耗指标,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强化工业有效投入,优化工业的投资结构,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在建筑业中,大力提倡新型墙材和建筑新技术的应用,构建适合省内各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积极推进运用高技术改造纺织、化工、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雪原.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国土与资源研究.2010.
[2]孙亚云.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改革与战略.2010 年第 2 期:29-133.
[3]王守宝,刘超.山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43-150.
[4]朝克,刘颖.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J].当代经济.2012(7).
作者简介:常吉波(1990-),男,山东潍坊人,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3 级产业经济学硕士。
作者 常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