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风险的影响,因而也开始逐渐重视管理与控制风险。尽管现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然而将来的必然趋势就是内部控制发展为风险管理导向型。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建议

21 世纪初,由于一些财务欺诈事件的发生导致理论界与实务界尤为关注内部控制这一焦点;而随着日益加剧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风险控制成为企业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在理论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热潮也已经被掀起。

一、ERM 框架——风险管理的概念

2004 年 9 月,美国 COSO 委员会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 ERM 框架)正式颁布出来,这是国外内部控制朝着企业风险管理阶段发展的标志,企业一定要借助风险管理这一导向来进行内部控制的构建。「ERM 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将风险控制在管理当局的风险承受范围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1]基于这一定义就能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很好的衡量。一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渗透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能动的过程,并不是静止的;二是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因为企业风险管理贯彻于企业的全部活动,所以需要所有人员的参与;三是企业风险管理也应该在战略制定中加以应用;四是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对风险容量(风险偏好)予以高度关注;五是提供合理保证。保证主要是针对报告的可靠性和合法合规性目标,为了能够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六是企业风险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目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建立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为风险管理导向型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属性,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发生巨大变革,尽管企业的变革所带来的收益很大,但伴随而来的风险或许带来的损失会更大。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对通过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的必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因而正对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进行积极地构建。但是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风险管理;其次,没能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最后,控制风险欠缺可操作性的措施。

三、完善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改善

「内部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2]内部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董事会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品行,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的好坏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好坏起到了直接决定作用,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改善。

首先,公司要将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积极建设起来,同时确保这些机构可以将各自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能有效地运行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一定要在《公司章程》中对不同机构的职责进行确定和明确的说明;要积极将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起来;对于专业人才的聘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从而确保各岗位上的员工解决问题能够采用更加专业的眼光来解决问题。其次,要对董事会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因为董事会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是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连接者,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二)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管理层一定要始终对风险管理思想给予高度重视,试图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将这种思想反映出来,同时致力于将各层级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起来。管理者要积极将领导理念的标示性和引导性作用发挥出来,以便将员工的风险意识也树立起来。有了管理层的带头作用,便能在企业经营中很好地贯穿这种风险管理思想。对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培养,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表现:首先,通过权威理论的发布来对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进行明确和规范,对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新趋势进行普遍推广,要将财务储备军的风险意识及时培养起来;其次,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考评突出出来,以便促使企业们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最后,通过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以及多种方法的采用,来打好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地促使各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站在理论的高度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对企业进行更好地引导,使之树立风险管理导向的理念,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就不断增加的各类风险更好地应对。

(三)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一定要先制定一定的有目标,管理当局才可以对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事项进行识别。如今我国的相关内部控制规范中,很少提及战略、经营等目标。而企业不断完善管理状况之后,就应该延伸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主要是指企业对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要对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进行合理设立,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充分进行事项识别。设定目标以后,企业一定要将与目标相关且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识别出来。潜在事项兼具机会和风险的可能性,所以,企业都要予以充分认识,才能抓住机遇,预防和应对风险。在对潜在事项进行识别时,企业还要对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另外,企业对潜在事项的识别还要借助科学的事项识别技术。

3.全面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将与目标相关的各项风险识别出来以后,一定要全面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风险,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程序的进行。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企业主要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来衡量潜在风险的评估。其次,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采用风险组合观。最后,企业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风险评估技术[3]。

4.对风险应对方案进行谨慎分析。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间的桥梁便是风险应对方案,分析和选择风险应对方案,将直接影响下一步控制活动的执行。所以,企业在风险评估后,必须对各风险应对方案进行谨慎地比较分析。首先,对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全面地评价,分析各类风险应对方案。其次,企业要综合考虑剩余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自身具备的风险容量,从而将最满意的风险应对方案选择出来。

5.有效设计执行控制活动。企业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可对以下两个方面着重考虑:对企业员工的控制活动和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4]。首先,就员工控制活动而言,一定要对各职责权限进行科学地划分,员工要对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要十分明确。此外,由于信息系统产生舞弊现象更具隐性,所以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具体可采取控制权限、数据录入输出以及手工凭证等方式。

四、结束语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以更好地抵御风险。本文主要提出了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理论,因为我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实施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2004.

[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 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

[3]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51-54.

[4]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亮(1972-),男,广西南宁人,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会计师,现任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结算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