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市场的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经营水平和规避风险能力是国有企业在竞争中不败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意识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如何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 内部控制

我国对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欧美等国家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出台相关的企业管理规范。随着管理规范的深化,逐步制定关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举措、规范等。同时,学术界也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工作。但国内许多国有企业仍存在着诸多的内部控制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部开始出现各种危机,安全事故风险、金融投机风险以及投资多元化风险是主要出现的风险。不仅阻碍了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意识浅薄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市场的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逐渐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企业控制、规避风险,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企业盈利率。然而,国内许多企业都没有严谨的风险意识,无法充分地理解企业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味强调企业的发展扩张,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忽视企业经营的细节考量以及企业经营中各环节风险的影响关联性,忽视某些决策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良影响,更无法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许多国有企业没有设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合同管理制度、客户评价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控程序,但缺乏管理监督,缺乏内部控制的实践。

总结企业内部风险意识浅薄的原因,较大部分是因为国内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方式的影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发展是和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刚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仍受到计划经济市场的思维影响,再加上资本市场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因此严重阻碍了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风险管理的结构不完善

目前,国内多数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结构不完善,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各岗位人员、各部门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导致企业在承担风险时无法明确主题。有些企业虽然存在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部门领导大都由企业高层领导兼职管理。出现问题时无法明确责任人,无法承担权威性、独立的风险职责,使风险管理制度只停留在口头、文件上,无法形成责权明确、产权清晰和科学管理的现代管理制度。

(三) 缺乏内部控制认知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就算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仍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解、认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认识仍处于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方式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例如,员工的迟到和早退管理,分离不相容职务等。而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无法真正地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切实的联系起来。一味重视投资、收益,轻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规模不相配。

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和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风险管理文化。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企业应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目标管理战略中。在企业文化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2)提高管理者素质。只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才能打造优良的企业,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内部协调等综合能力。(3)要求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内部控制管理不仅仅是领导层的事情,其管理成效是与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有着直接的联系。员工的直接参与能够使企业形成良好的控制实施氛围,加深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积极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确保实施环节的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只有明确两者的关系,才能制定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子系统,也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风险管理既包含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依据。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者间的关系,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围绕风险管理而展开。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增强企业的整体道德感。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进行是和员工价值观和目标是否一致密切相连的。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对企业内控环境建设非常不利。所以,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在企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各管理人员的核心作用。同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相应职责,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在重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前提下进行企业的发展、扩张,增强企业员工道德感,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只有企业内部人员的价值观、目标一致才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优秀企业人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企业员工制定恰当的道德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三)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内控过程中应及时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握,及时掌握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这就需要企业存在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应重视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分法和建模法是风险预警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评分法是通过计算指数来反映风险程度,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可行的优点,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层详细地了解风险程度,提出相对策略。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地对企业风险进行电子记录、动态监测和数据处理等,增强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帮助企业有效的预报和规避企业风险。

完善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后,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构、组织,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作用。建立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后,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预警体系需求,设立风险预警组织机构,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风险预警体系使用效果。而企业风险预警机构的建立应注重其效率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预警体系的存在价值。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阐述国内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的完善提出建议对策。企业只有强化内控环境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内控能力,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勇.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研究[J].交通财会,2009 (02).

[2]唐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念剖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1(08).

[3]方红星.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唐荣波)


作者 李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