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探究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以对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活动类别和内部审计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提出了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分析

目前江苏省属高校共有 56 所,笔者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情况做了调查,并对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一)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

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的越充分。

作者从内部审计机构的机构设置情况和隶属关系对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

1.机构设置情况。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56 江苏省属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这足以证明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属高校的普遍重视。其中 31 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25 所高校纪监审合署办公,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江苏省属高校达到 55.36%。

2.机构的隶属关系。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56 所江苏省属高校中有 32 所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归纪委书记领导,占 57.14%;其次 19 所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归校长和院长领导,占 33.93%;5 所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归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领导,占 8.93%。

上述三种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中第二种即内部审计机构归校长和院长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更加容易发挥。在这种领导模式下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规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要求一致.而且更能有效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监督、预警和服务作用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活动的类别

笔者对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 2013 年度的内部审计活动的类别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 1 江苏省属高校 2013 年度内部审计情况统计表

表 1 显示,江苏省属高校其他项目审计项目数最多,比例 50.16%,平均每所高校 2013 年度其他项目审计的数量为 106 项,原因是其他项目审计中含有各个高校经济合同审核的数量,随着高校所面临经济事项的增多,经济合同审计审核数量在江苏省属高校增长很快。审计项目数第二位的是基建及修缮工程审计,比例 41.22%。除此之外,是专项资金审计、财务审计(含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占 8.08%。审计项目数最少的是经济效益审计,比例 0.54%。

从上述的调查来看,目前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基建及修缮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审计多,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的审计工作少。

(三)内部审计人员及专业胜任情况

2013 年度,56 所江苏省属高校共有内部审计人员 258 名,其中专职审计人员 219 人,占 84.88%,专职审计人员和兼职审计人员的比例为 5.62:1。

IIA 研究基金会的知识共同体(CBOK)2010 年调查问卷显示,大约有 90% 的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完成, 这一比例最多为 95.4%。相比而言,江苏省属高校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的比例略低。

此外,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后勤、基建等部门调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不全面。随着江苏省属高校面临的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面临各类风险的日益加剧,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江苏省属高校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内部审计流程

审计流程是完成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范的审计流程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笔者通过对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的审计处网页进行调查,了解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的具体情况。56 所江苏省属高校中有 16 所高校的审计处网页规定了内部审计流程,其中规定较为详细的内部审计流程的高校有 12 所。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9% 的江苏省属高校网页公布了内部审计工作流程,21% 的高校有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审计流程对于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有积极的意义。

表 2 内部审计流程的种类统计

从表 2 可以看出,江苏省属高校制定的内部审计流程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这些常规审计,而科研项目审计、专项审计和合同审计的流程较少。

二、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中近一半的高校纪监审合署办公,这种非独立的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相对于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在这种非独立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更不容易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相对常规和落后,前沿性审计不多

从上述的调查来看,目前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基建及修缮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审计多,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的审计工作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上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实现转型,发挥其协助高校提高抵御风险和规避抵御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根据高校的发展转型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向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和价值增值的转型,就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通过对 56 所江苏省属高校的审计处网页进行的调查,笔者发现只有 16 所高校内部审计的网页上有审计流程的规定。笔者作为江苏省属高校的一名内部审计人员,以自己对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了解,有审计流程的江苏省属高校的数量高于这个数据,可见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现阶段,政府部门进行了政务公开,江苏省属高校应顺应信息公开的必然趋势,明确审计信息公开的范围,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信息公开,塑造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形象。

(四)内部审计模式落后,未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经笔者调查发现,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阶段,即使小部分高校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但是审计的关注点还是放在「查错纠弊」上,把合法合规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其职能仍然是监督与评价。在现阶段,江苏省属高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的审计风险,对高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和效果,以及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效益预测、偿债能力研究及经济责任的界定等。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江苏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部分由财务、基建和后勤等部门调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不全面。江苏省属高校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正规、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开始从事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管理、工程、法律和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这样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专业人才才能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S].2003-3.

[2]梁水源.美国企业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启示[J].审计研究.2012(4).

[3]王炳燕,王超辉.广州市属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初探[J].教育评论.2012(5):120-122.

[4]毕秀玲,刘昂.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


作者 丁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