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新时期信贷政策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作者

【摘要】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如何提高信贷政策实效性,从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贷政策立法、整合政策资源和加强产品机制创新几方面,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信贷政策 中央银行

从我国央行信贷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来看,央行信贷政策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调控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它的信贷政策的制定与实践,都与国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背景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信贷政策工具的弊端逐步显现,如何提高新时期信贷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当前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贷政策必须要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回顾我国央行信贷政策的实践历程,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信贷政策体系与政策取向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和银行管理体制决定,是集中的信贷政策体制,缺乏应用的独立性。经济转型时期,信贷管理体制逐步放开,信贷政策导向由直接转向了间接,扩大了专业银行尤其是基层银行的自主权,信贷政策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市场经济时期,信贷管理手段逐渐市场化,信贷政策也有了很大的独立性,但由于当前利益机制未理顺,部分扶弱信贷政策难以落实,加上自 1998 年取消信贷规模管理以来,信贷政策从出台到实施需要经过三次的传导,执行效果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政策的低效率和运作不良。因此,信贷政策必须要适应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不断适应和完善。要在信贷政策的设计中,突出市场指导和不干预的特点,突出中央银行的指导作用,让其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信贷政策立法,实现信贷政策法制化

信贷政策是否有效,依赖于与外部环境的结合程度,而信贷政策法制化则是保证信贷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从目前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来看,信贷政策执行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撑,信贷政策的权威性不够,导致难以落实。因此,加强相关立法和提高央行的权威性势在必行。央行信贷政策在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核心地位,树立和突出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效力和行政权威性,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银行执行信贷政策的范围、具体内容和手段,更好地加强与财政资源、产业部门等各方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强信贷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把人民银行负责和制定执行信贷政策的职责,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其法律权威性。《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已明确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但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都涉及这一职责,且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都没有清晰明确信贷政策管理的内容,导致信贷政策缺乏约束力,虽然在推动信贷政策执行效力方面做出了尝试,但效果不佳。下一步,我国的信贷政策要借鉴发达国家信贷政策法制化的好的经验,加强信贷政策立法,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信贷政策法规,明确金融机构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要以硬性法律约束替代软性窗口指导,明确中央银行执行信贷政策的范围、具体内容和手段,保证执行效力。

三、整合政府政策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资金

实施信贷政策必须立足于金融生态基础,根据不同地区金融环境、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实施信贷政策。加强部门合作和政策配套,疏通信贷政策传导实施机制,是加强信贷政策执行和取有成效的重要举措。要加大专项信贷政策出台前的分析和预研,加强行业产为风险预警分析,提升信贷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借助中央银行超脱地位和影响力,对客观上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的弱势主体,利用政府各方资源力量,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资金。完善信贷政策执行的市场化机制,引入信用评级和道德谴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中,要把是否落实好信贷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完善信贷政策效果评估体系,及时跟踪反馈,解决有关问题。不管公共财政以何种方式对信贷政策进行支持,都必须以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效益,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降低资金耗损和运营成本,实现信贷资源的高效配置。要加强政府、产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实现政府主导下基于产业链的信用增级创新产品,依托产业链打造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风险共担。

四、加强信贷产品研发和组织机制创新

在当前经济形势环境下,强化央行信贷政策实施的执行力,不仅要完善信贷政策实施的外部约束机制,还应该注重从信贷产品研发、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环节入手,不断提高央行信贷政策决策水平和落实效率。自实施宏观金融间接调控以来,尽管金融市场在不断深化,但信贷政策实施方式一直墨守成规在「窗口指导」思维定式上,以致「窗口指导」屡屡失灵、信贷结构调控事与愿违。信贷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导致传导渠道不畅,影响信贷政策的目标实现。因此,提高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要敢于创新,要加强信贷政策项目的分类管理,借助科技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优化,因地制宜实施信贷项目创新和信贷工具创新,提升信贷产品的创新能力。要加强信贷政策创新,力求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求得平衡,既能体现政府意图、又能满足金融产为部门的需求,实现政府供求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加强信贷组织机制创新,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结合,不断扩大信贷资源配置半径。确立制定特殊(扶弱型)信贷政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要提高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政策执行力,打造一支能准确把握总行信贷政策意图、辖区金融运行状况和熟悉金融机构业务的人才队伍,为信贷政策的有效执行作好人才支撑和队伍保障。

作者简介:卢妍(1991-),女,山东潍坊人,汉族,本科,金融专业。

(编辑:陈岑)


作者 卢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