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演进及新时期的应用

作者
作者

【摘要】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劳动结构的变更,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不断演变,对于企业业绩的衡量指标由最初杜邦评价体系下传统的财务指标逐步走向非财务化、多元化、外部化,综合考虑管理层效益、股东利益、企业创新、员工激励与管理等内外部因素。在业绩评价指标逐渐多元化的趋势下,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三类业绩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得出新经济形势下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业绩评价 演进 创新模式

一、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一)会计指标评价体系

以二十世纪初出现的杜邦评价体系为代表,这是一种以实现会计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评价体系。以财务比率分析为例,具体分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囊括多项以纯会计数据计算得出的衡量指标。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计算方法简便直观,标准统一,便于同行业多家企业或一家企业不同时期的对照,体现出了会计专业人士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企业内部方面,它仅以财务指标评价业绩并和激励机制挂钩,可能导致为了追求部门利益而故意操纵财务数据,最终造成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害;对于企业外部,仅关注企业财务方面的历史数据,忽视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使企业利益相关者无法对企业在新时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进行可靠的评价。

(二)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评价法

EVA 是在传统财务指标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对已有指标的「调整」。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并强调价值增量,即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这是一种重视股东利益的业绩评价方法。

与单纯会计指标不同,EVA 的绝对值并不是企业股东关心的全部,EVA 的增长同样至关重要。只有 EVA 随时期推进而持续增长,才表示着股东财富的增加。如果企业将 EVA 作为企业业绩衡量指标,当其价值不断扩大时,企业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往往比其他企业高,为股东创造的财富更多,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诚然,EVA 评价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与杜邦财务评价系统一样,EVA 欠缺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无法很好地对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控制。此外,该指标将重点放在实现并扩大股东利益上,对企业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顾客、供应商)的考虑仍不周全。

(三)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d Card)评价法

BSC 法可视为对传统业绩评价法的「补充」,也就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添非财务指标。它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设定具体目标,通过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考核每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修正指标。

其中,财务面的财务性指标是一般企业常用于绩效评估的传统指标;其次是客户面,要求企业应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应当专注于是否满足核心顾客需求;内部运营绩效考核,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指标涉及企业的改良和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同时,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及员工学习和成长能力的投资。

BSC 方法的创立,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同时确保了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兼顾与平衡。企业的产品价值、员工价值、顾客价值、投资者价值、供应商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得到良好体现。

但是,除在财务面设计的平衡计分以外,这种新型业绩评价方法使用的数据大多来自企业内部,数据获取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平衡计分卡并不是一种全盘适用的衡量方法,对于某些企业,非财务指标的增加以及本身繁琐的操作会阻碍企业对业绩做出及时而迅速的调整,同时评价指标易流于形式,损害企业员工士气。

二、新时期的企业业绩评价

当前的世界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充满机遇与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业绩评价系统中包含的指标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企业所处不同时期做出相应调整。因此,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不应只局限于「指标」的挑选,而也应关注比较的基准以及比较的对象。

针对业绩评价指标适用范围限制的问题,各企业可根据企业类型及内部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法及模式:以会计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适合采用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而 EVA 法则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则适合采用以 BSC 法为代表的综合模式。

同时,只有为各项已有数据找到正确的参照物,才能充分发挥各类指标的优越性,为企业各个方面指明准确的发展改进方向。

首先,应该继续深化纵向比较,也就是企业内部数据的比较,针对紧邻时期、较长期间或是环境近似时期间的差异进行适当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在近期产销方面的细微变化,把握连续年度发展趋势,逐渐摸索出特定环境下企业应当采取的应对及改进措施,从而保证企业能从容应对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纵向比较,即准确获取同时期同行业企业的相关指标,与企业相应数据进行比较,使企业了解近期行业环境以及经济状况,分析自身与同行业的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查明整个行业近期走势,从而预测出企业未来将面临的市场形势。

三、结语

回顾企业业绩评价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传统的评价方法采用大规模的财务指标分析,构建出了近乎完备的会计信息衡量系统,涉及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尽管后来出现了多种改良方法,通过实际与预算的对比以及多种比率的业绩评价方式依然未被完全取代,甚至仍为大多数企业普遍应用。而随后出现的各类新模式,则是对传统评价体系的更新与改良,这种扩充推动了业绩评价体系朝着更适用于企业环境的方向不断完善与发展。

传统评价方法不应被轻易摒弃,而是应将其之后出现的创新模式融会贯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管理、财会部门人员应当建立涉及财务、资本、环境、创新、社会责任等多层次多等级的「指标池」,根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筛选出需要的指标,以适用于各评价主体的要求。同时,出于预算管理的考虑,企业还应将预算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执行情况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全面考核。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将多种业绩评价方法相结合,选择适合本时期相应部门的指标,并且将预算管理全方位嵌入业绩评价整个流程,才能够为自身目标及战略的执行与实现获取良好的保证,并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晓茵.基于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2]韩冬梅,杨峰.新经济形势下构建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思考.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刘玉宁.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电子商务,2013,(9).

作者简介:王颖颖(1994-),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 王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