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各发展时期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

作者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与定位不能盲目跟随别的企业或者随便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与企业发展时期相适应,只有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特点才能制定出正确引导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 发展时期 特点
一、企业各发展时期的具体特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生命周期认为企业的发展经历4个阶段,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其具体特点:
(一)初创期
这是企业刚成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企业结构简单,经营灵活,能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初创者也充满激情,信心满满,团结一致,极具开拓、进取、创新精神,但由于企业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促销产品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多呈现负数。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刚进入市场试销,虽然产品新颖,吸引人们的眼球,但用户对产品不熟悉和不了解,尚未被顾客所接受,因此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销售额增长也非常的缓慢,利润也很小甚至出现负值,企业的形象更加无法树立起来。再次,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也相当的不完善,都是由几个创业者对企业资源进行调配,企业的风险很大,在财务上往往表现资金短缺,盈利水平低。[1]
(二)成长期
成长期是企业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企业的产品逐渐为人们接受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销售额也逐步上升,市场份额扩大,此时,企业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市场,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创业者信心大增,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开始复杂化。随着产量和销量的迅速增加,企业在财务上开始转亏为盈,利润迅速上升,[2]但由于成长期企业迅速扩张,规模经济开始产生作用,为确保稳定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而支出的员工培训学习和广告宣传费用大幅度上升,导致资本需求绝对数仍在增大,因而企业要树立起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正确引导企业投入到稳步前进的运营当中,避免资金浪费,增加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的后果。
(三)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经营活动相对稳定,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结构合理,企业管理人员形成经理人队伍,专业化分工细致,企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产经营活动,因为此时的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品或服务线,并能够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多样化服务。[3]由于成熟期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逐渐减退,尽管企业人员的努力程度继续维持很高的水平,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增长缓慢,企业的研究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能力也逐渐减弱,难度也越来越高,虽然企业的股价增长幅度仍然很小,但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期,股价相对平稳,这个时期以平稳的股价作为长期激励股东的手段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4]
(四)衰退期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逐渐丧失灵活性,管理体制僵化,沟通协调困难,决策效率低,不能及时对外界进行反应,产品的更新换代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销售利润迅速下降,总之,企业的运营放慢了脚步并逐步走向衰亡,此时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想法设法摆脱衰退期,避免进入死亡期,[5]因此,企业管理重点应该放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上,满足各方的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维持企业形象等方面。企业虽处于衰退期,但企业还有产品的品牌,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管理团队等,企业要甩掉烂尾巴,合理处理利益相关者各方的矛盾,力图从那些难以获利、竞争激烈的行业或产品中退出,根据市场变化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研发新产品,获得新的突破点,使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6]
二、企业各发展时期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一)初创期——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企业正处于初创期,企业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诸如研究开发、增强生产能力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等生产经营中,这些资本性支出在当期甚至是在短期内不能够从会计中反映出企业利润的增长,也体现不出创业者的努力程度及真实业绩,这时他们往往会急功近利,过分关注短期利益,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顾获得更多的产出而盲目的投入一切资源,忽略长远的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虽能让企业关注经济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这一目标有很大的缺点:如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和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项目和投资所依据的是对其预期的收益和加权平均收益的比较,只比较收益的大小而没有考虑某个项目会不会比其它项目风险更大。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中,如果以利润最优化为目标,将导致企业忽视风险因素,从而错误决策。[7]利润最大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忽略了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早期投入的现金流量越大,这些资金就越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或者在越早的时间投入资金,这些资金的价值就越大。
另外,会计利润忽略了一项很重要的成本——股东或所有者提供的资金成本。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是最好的选择,利润最大化应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在初创期的企业与别的企业相比具有经营灵活、能够对市场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工作效率高、容易调配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就使企业在竞争中尽可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在生产中能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降低资源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8]
(二)发展期——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发展期中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现金投入,因而需要减少薪酬的发放。但是,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并招聘有才干的经营者。因此,该阶段适宜采用高比例的长期激励形式才能吸引到合适的经营者,给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企业股份是很好的长期激励方式,能让经营者和企业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激励经营者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这一时期聪明的经营者会把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筹划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等方面。通过上市筹集更多的资金,并分配好资金流向,迅速扩大资本投入和生产规模,加快产品的生产和资金的周转,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必要时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适当地进行负债经营,只有借助于企業各种形式资产的有效营运,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良好的生产经营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产品品牌,赢得顾客信赖,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但要做好长期规划,努力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9]反正争取以仅有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收益。每股利润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比率越高, 表明所创造的利润就越多。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与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这样的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率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盈利水平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效率的差异,为企业的投资方向提供指导。[10]
(三)成熟期——股东财富最大化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由股东委托给经营者负责处理,经营者要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利益。而股东的利益目标则是提高股东的财富,而股东的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的价格决定的,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越大股东财富也就越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股票价格。[11]因为股票价格是企业现在和未来价值的体现,而且现金流量获得时间的早晚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降低了风险因素,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1)它过分强调股东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债权人、政府、员工等的利益,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平衡机制,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12]
(2)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非常的不成熟,国内外经济波动比较激烈,股票市场状况不被看好等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3)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使用范围很窄,非上市公司、非股份制企业没法使用,因而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衰退期——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到了企业的衰退期,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已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出路,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老路上解放出来,必须体现与企业有关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现代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国家、顾客等的利益,债权人和供应商提供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是希望获得资本增值;员工预付人力资本是为了获得人力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国家预付国有资本和政策资本是希望国有资本增值和征取税收,发展国家经济;顾客是希望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13]只有兼顾相关者的利益,根据利益相关者各自提供的资源比例及其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的贡献进行相同比例的分配,通过不断地合作、协调,最终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博弈均衡,使利益相关者各得其所,才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信任并不断赢得发展的机会。
总之,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既适应了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够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让企业安全过度衰退期。
参考文献
[1]郑媛,席晓霞.理财目标与企业生命周期[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
[2]李彬.从BSC看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J].商场现代化,2010年2月.
[3]刘苹,陈维政.企业生命周期与治理机制的不同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3年5月.
[4]孙建强等.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及其阶段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第18期.
[5]王爱民.我国国有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8月.
[6]何兰英等.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点与财务管理要求[J].理论观察,2005年第6期.
[7]郭伊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联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3月.
[8]刘海风,方德英.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8月.
[9]王亚,杨玉凤.企业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及其确立[J].财会通讯,2011年第6期.
[10]赵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J].企业研究, 2011年8月.
[11]王磊.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综述[J].企业家天地,2011年03期.
[12]李琦.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J].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5期.
[13]邹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与提升[J].企业研究, 2011年6月.
作者简介:莫理兵(1972-),女,会计师,广西河池市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 莫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