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从有了股票市场,股票的投资者们就一直在探求哉胜”股市的各种方法。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们和研究者们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异常收益的吸引,人们热衷于探求种种哉胜”股市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着获取异常收益的方法?若存在这种方法的话,其效率和稳定性又如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起市场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这20年来所有关于中国股市有效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来寻找中国股市是否有效的答案。
【关键词】中国股市 弱式有效 证券市场
一、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信息集的不同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水平:弱式有效( weak-form efficiency )、半强式有效(semistrong-form efficiency)和强式有效( strong-form efficiency )。
二、分类依据
相比而言,中国经济中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却严重滞后。中国的股票币场正式创建于1990年底,在中国股市发展的短短10几年里,却经历了几次的起起伏伏,这其中除了由于我国股市起步晚,参与者经验与知识不足有关之外,还与中国股票市场在起步初期制度几次变动有莫大的关系,从而导致部分数据的缺失与许多数据的口径不一致,早期市场证券供给量极小,证券波动幅度颇大,投资者也缺乏风险意识,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经验检验只能说是一种尝试。受此影响在初期的文献研究中,由于数据的缺失与口径的不一致,再加上研究的样本数据年限较短,实证分析较少,股市的不规范性,使其与近期的研究有一定的区别,介于此种原因,笔者将文献分为两个时间阶段。阶段一:文献所研究的样本区间属于2000年以前的中期与短期数据;阶段二:文献所研究的样本区间属于2000年以后的短期数据,或者包含2000年以后和2000年之前的时限超过5年的中长期数据(以2000年为分界点的重要原因是我国股市是在1990 -1996年六年间发展的基础上,经过1997一1998年两年整顿规范而逐步走向成熟的,再者通过1997 -1998年两年的整顿规范我国股市基本与1999年达到相对规范)。
因此 笔者学术期刊网上的55篇研究中国股市有效性的文献,按作者选取的样本、文献题目和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分为两个样本区间,2000年为参照点,分为之前之后两个区间,在2000前样本区间的 25篇文献中,认为我国股市己达到或接近弱式有效的为13篇,占52%;认为我国股市尚末达到弱式有效的为10篇,占40% ;另有2篇尚难认定,占8% o那么足否可以据此认为我国股市己达到或接近弱式有效呢?让我们接着来看2000年以后的短期和包含2000年以后的长期数据。2000年之后33篇文献中,认为我国股市己达到或接近弱式有效的为23篇,占74%(其中6篇认为我国股市的有效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正逐步趋于或已经弱式有效);认为我国股市尚末达到弱式有效的为7篇,占23% ;另有1篇尚难认定,占3%。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检验的评述
通过对这两个区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絕大多数的文献认为,我国股市已经达到弱式有效,且由第一个区间的52%发展至第二个区间的74%,说明我国股市正在逐步由非有效发展至弱式有效。早期市场证券供给量极小,证券波动幅度颇大,投资者也缺乏风险意识,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检验只能说是一种尝试。因此,笔者认为后期市场上的数据(区间二)更就有说服性。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2000年以前的数据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其数据特点是时限较短,且仅仅关注于一个指数,不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不能通过该指标超过50%就说明2000年前的股市已达弱式有效。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凭借数据从占52%增长至74%就说明我国现阶段已达弱式有效,我们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股市正在逐步由非有效走向弱式有效,且有效性正在逐步的提高。
但同时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1.政策市和消息市仍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征,由于一些政府相关机构人员、大的投资机构如券商和投资基金以及消息的当事人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得到信息往往先于普通投资者。
2.我国股市的很多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致,中国大部分的投资者都热衷于追逐那些价格波动剧烈,有很大投机机会的股票,从而造成这些高R值的股票的价格过高,收益率降低。由于EMT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理性人,因此,不能使得我国完全达到弱式有效。
3.在全球金融市场范围内,资产价格常常偏离基础价值,金融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尽管非理性投资者(噪音交易者)所产生的系统性偏差会给理性投资者(专家)带来套利机会,但是他们同时也催生了噪音交易者风险,因而套利是有限的,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资产价格,普遍的错误预期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不时出现,而理性套利尽管存在,但是人们投资视野的限制使得套利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市场的非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元媛.时间效应与有效性检验——对上海股市A股指数实证分析 2008.7.
[2]杨丹.基于有效集检验CAPM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2010.5.
[3]廖佳.投资者行为与股市异象——理论总结与文献综述.2010.7.
[4]瞿宝忠,徐启帆.全流通后中国股市半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010.9.
[5]纪华东.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综述.2011.1.
作者简介:谭新(1990—),女,重庆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08级金融系双语版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和公司融资。
作者 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