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GDP也跃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个人收入间的差距也在拉大,并且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对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试图找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 分配制度
一、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微调收入分配政策,努力达到发展与公平的和谐统一。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收入分配政策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保持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当然,在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占比较低
当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当中,企业和政府的收入份额增长要高于个人的增长。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对于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仍显不足,收入低的个人的收入增长比较慢。据统计局的数据,1995年个人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例有67%,到2010年的时候,下降到了55%,降低了十个百分点。并且在初次分配当中,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报酬的比重也从51.7%下降到了39.7%。而当前发达国家的个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位于50%到60%之间,远大于我国的39.7%。
2.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在经济绝对量增加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乡村局面的收入增幅远小于城市局面的收入增幅。我国的基尼系数也由改革开放初的0.25扩大到了0.5,这都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尤其是,我国城乡局面的收入比例由1995年的2.5:1扩大到了3.4:1,城乡个人的平均绝对收入的差距超过了12000元。
另外,上面的数据,仅仅考虑了货币方面的实际收入,如果考虑到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局面的实际收入的差距甚至会更高。
3.地域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我国国土面积大,加上我国经济政策的倾斜点不同,使得我国地域间的个人收入差距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经济状况。在我国除了城乡二元化结构之外,区域二元化情况也非常明显。如2010年我国东部的人均收入是中部的1.45倍、是东北地区的1.47倍,是西部地区的1.50倍。
除了东、中、西等的收入差距外,在同一地域,也经常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比如在广东地区、珠三角的收入就远远高于广东西部的收入。2010年湛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广州的一半左右。
4.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
1978年的时候,我国收入最高的行业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行业平均收入的1.8倍,但是现在,有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甚至达到了16倍以上。在垄断行业,企业的利润丰厚,分配给职工的也就相应很多;在新兴行业,职工的收入也会伴随着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而非常丰厚;在金融行业,职工的收入也会伴随着业务量的快速波动而收入不菲。如2007年的证券行业,很多员工的月收入都很高。但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年收入也仅有1万多元,排除经济景气度不同的原因,证券行业的年平均收入也在十几万左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垄断行业以8%的职工人数,占据了全国职工工资总量的55%之多,如果再加上其它的福利和隐形收入,实际收入差距程度比这都要高出几倍。
二、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策因素之外,也有发展因素在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毕竟,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较大是建立在全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1.收入分配政策是个人收入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但按劳分配逐渐演化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这严重扭曲了市场经济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不断的进行微调,由按劳分配逐步过渡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这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也包括有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间持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就大不相同,这就使得拥有生产要素多的人的收入远高于缺乏生产要素的个人。并且生产要素具有累积的效应,会产生越是有资源的人就越富裕,越富裕就越有资源的情况,进而就造成了个人收入差距的过度拉大。
2.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早已由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社会,乡村的生活水平也远不及城市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我國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广大的农民支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独立发展,但是却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这都导致了政策、资源等的歧视。尤其是通过长期存在的剪刀差,城市通过转移农村的积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城乡二元经济长期不能解决,那么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也就无法解决。
3.不同地区不同次序的发展政策是形成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后,为了能够快速追赶发展国家的脚步,我国实行了长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先是发展特区经济,随后发展东部经济,再后来才有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经济政策。虽然我国也在实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力促西部等地区的经济迎头赶上,但毕竟积累了多年的落后,和对东部地区的长期政策倾斜,使得其他地区追赶东部地区并不那么容易。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都被吸纳到东部地区,不断加速了西部等地区的发展滞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也早就预想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二元经济,因此也早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想法,但是真正的实现两个大局,尚需时日。
4.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较为落后
对于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虽然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毕竟政策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岗位不足,这就使得劳动力长期的供大于求,工资水平迟迟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另外,大量的没有工作岗位的人员的收入更是长期得不到保障。对于这个历史原因,需要通过国家的积累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成为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较大的一个原因。
三、缩小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已经基本找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作者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政府缓解收入差距提供一些思路。
1.消除我国存在的各种二元化经济现状
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二元化经济现状,除了需要政策支持外,也更需要资金支持。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的手段间接进行城乡、区域之间的再分配,将财政资金更多的应用到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更多的应用到“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西部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广纳贤才,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农村、西部等地区的造血功能的实现。只要这些地区的造血功能开始实现,就能够逐渐的良性循环,加快消除二元化的经济现状。
2.完善税收制度
税收是进行再分配的一个良好手段。在收入差距拉大的同时,对不同资源、不同收入的居民实行不同的税率标准是一种可行的手段。这不但包括不同地区税收征税基点的不同,也包括对税收绝对量的不同征收。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逐渐缩小不同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尤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给予最低收入者应有的保障。这不但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也是坚决捍卫共同富裕的手段。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要注意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制度的规范化等等。并且社会保障体系也要实现长效机制,力促社会公平。
4.发展“第三次分配体系”
除了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外,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来进行第三次分配,也尤为重要。例如,积极发展慈善事业、进行爱心教育、倡导社会责任等。推动广大群众、企业在自身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多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吉国玲,张照昱.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7):28-31.
[2]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需瞄准“七寸”精确推进[EB/OL].(2010-01-25).
[3]李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宏(197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级经济师,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作者 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