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中的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

作者
【摘要】中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的数额在近年来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然而众多过去不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对并购进行良好的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那么并购失败的代价也会相当惨重。所以,我国金融服务业在并购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以降低因为疏忽所带来的损失,最终实现全球化战略。
【关键字】并购 可行性分析 财务控制 风险管理
一、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的数额有着相当明显的波动。在2007年,这一数额达到了近十年来的顶峰——当年共发生了11笔对外并购,总价值超过120亿美元,其中包括四笔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并购。在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我过金融服务类企业的对外并购脚步也相应放缓,两个期间内均只有4笔并购协议达成,总价值均不足20亿美元。
从并购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中小型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所处地点具有高度的市场潜力,并且拥有成熟的现有或潜在客户群体。国内金融服务类企业之所以选择这些公司进行并购,除了希望能够获得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经过考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并购当地企业作为进入区域新兴市场的一种手段。而在某些特定市场,如日本市场,由于当地法规和企业文化差异的限制,中国金融服务业企业对于并购的热情则不是太高。
从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经验来看,得到的主要教训有以下三点:1.中国金融机构在做好对交易价值的评估的同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对外合作的机会。2.并购企业应该执行更严格的审查程序,并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程序来降低交易不能完成的风险。3.与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国内的金融服务企业应该加快自己的全球化脚步,并且对于产品创新加大投资。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投行巨头纷纷倒下,整个市场呈现一派萧条气象;然而,正是这样的危机为我国金融服务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首先,由于我国特有的金融监管机制,我國金融服务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复苏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有能力在未来短期内寻求新一轮的并购机会;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新兴市场的金融企业虽然濒临破产,但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及管理经验却依然是我国企业所急需的,因此,以这类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是我国金融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然而,众多过去不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对并购进行良好的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那么并购失败的代价也会相当惨重。
二、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在并购可行性分析中发挥的作用
在并购交易开始之前,并购企业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可行性分析,在一些案例中,目标企业在与并购企业进行接触后,同样需要对并购企业进行评估,以确定应对并购的策略。
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并购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预测并购对于企业经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二是确定合理的并购对价。就第一条而言,并购企业需要对于目标企业3年(甚至5年或更长)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阅与评估,并且分析目标企业与自己在会计政策上的差异以及是否可以对接。财务报表审阅的焦点在于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负债分析。就盈利能力分析而言,并购企业需要确定的问题主要是目标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是否在并购后会对自身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并购后所带来的收益是否能够抵消此类影响。而负债分析则是为了确定目标企业的负债构成,分析目标企业的负债是否会拖累并购后新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营能力。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尤其是我国的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打开进入新市场的通道。因此,在企业内部消化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我国企业都会选择那些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冲击,但是拥有优秀无形资产(如客户、技术及管理团队、品牌认知)的境外企业进行并购。在这类并购中,并购可行性分析的重点并不在于并购后合并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而是确保在接受目标企业不良资产后,不会因此而陷入债务危机,同时还要确定目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以确定合理的交易对价。
在可行性分析中,并购企业用来进行财务控制的主要工具是净现值(NPV)以及现金流预测(cash flow prediction)。并购企业先运用现金流预测法来取得并购后企业预期能够的到的现金收益,然后将此收益通过基于固定折现率的方法折现并与并购交易的对价相比较,从而分析交易是否对企业有积极影响。然而,对于现形势下的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来说,并购交易并不一定能带来现金流入的收益,相反,由于目标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状况不善,很可能使集团企业的净现金流入降低。此时并购企业应着重分析这样的降低会不会影响自身的根本效益,以及合理预测并购后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是否能够弥补并购后带来的效益下降。
三、总结
在国际金融海啸尚未完全过去的今天,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由于独特的内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在危机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同时也有能力通过海外并购走上全球化的道路。然而,由于增长的紧迫性以及并购时间压力等因素的限制,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降低因为疏忽所带来的损失,使自己真正迈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芙蓉.国际金融并购风云与趋势[J].中国金融.2007,(23).
[2]宋宏.金融改革:建立跨国并购中的金融支持机构[J].学术界.2008,(1).
[3] 张琰,崔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探析[J].全国商情.2006(5)
[4]宾建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发展方略[J].调研世界.2008,(5).
[5]杜攀.企业并购风险的研究[J].中国建材.2000,(2).
作者简介:李哲(1987-),女,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张弛(1987-),女,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 李哲 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