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互联网 + 金融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首次出现「互联网 +」概念是在 2015 年的两会中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 年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有两次到了「互联网 +」,并且出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这都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 +」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使各领域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创新技术、提高效率和变革传统,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惊人效果,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各领域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本文首先明确了「互联网 + 金融」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互联网 + 金融」对高校互联网金融教学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了关于「互联网 + 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教学内容 改革
一、「互联网 + 金融」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 + 金融」的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下,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阶段中,「互联网 +」是必然的产物,「互联网 +」是「互联网 + 各个传统行业」,是与市场、用户、产品、技术、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互联网 + 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实现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互联网 + 金融」的模式下,本质是互联网,内容是金融服务,金融依托互联网发展,这也是当今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和金融两者进行的融合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以服务用户为导向,优化用户的金融服务体验,使得用户价值的提升,向用户随时随地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实现信息化、大数据化,从而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金融数据的价值。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
2005 年以前银行的一部分金融业务已经逐渐依托互联网实现技术支持,但是这时还未形成互联网金融概念,其次是从 2005 至 2012 年期间,互联网借贷业务开始在互联网上萌芽,第三方支付开始逐渐兴起,这是「互联网 + 金融」模式的初始阶段。这时的「互联网 + 金融」只是实现了一部分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金融业务并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资源的获取和整合。2012 年之后,由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促进和金融和互联网和深度融合,不仅是部分银行金融业务实现互联网技术,还包括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金融业务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出现了很多创新点,如网络借贷、众筹平台、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迅勐崛起,包括 2017 年兴起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实现了居民出门买菜不带一分钱的愿望,这标志着「互联网 + 会计」模式发展的成熟阶段。
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高校作为培育优秀金融人才的基地,必须紧跟「互联网 + 金融」的时代步伐,引领金融教学改革的潮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下大功夫改革金融教学,这既是对未来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也是对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教学注入新的内容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首次出现是以线上支付的形态,通过网购平台,买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实现卖家与买家的线上交易。如今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不仅包含线上支付,而且涵盖线下支付,线下支付渠道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线下支付渠道的打通,实现了民众日常出门只带手机即可支付的愿望。支付宝支付推广的优惠活动,更加满足了用户体验,在第三方支付势头正热的今天,势必会影响高校的金融教学课堂,让高校学生了解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过程,了解其背后的体现金融知识,培养第三方支付方向的金融人才。
(二)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P2P 网络借贷、非 P2P 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
「互联网 + 金融」的融资模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类融资模式:P2P 网络借贷、非 P2P 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这都是金融课堂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属于重要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 P2P 网络借贷,字面意思解释为个人面对个人,即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借贷服务;其次是非 P2P 网络小额贷款,这种模式不属于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而是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关系,主要是电商自建的贷款平台与个体或者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关系;最后介绍的是众筹融资,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面向大众的融资,该种融资方式一般适用于从事某项创业和活动的资金的筹集,不仅可以解决项目发起人的资金问题,而且也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了解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金融教育改革。从当前学生和金融企业的需求来看,金融学教学内容应倾向于微观化、产品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将金融理论与具体的金融产品有机结合,实现金融教育的创新,以下是改革倾向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材内容,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列入教学
目前的金融教材内容仅仅局限于宏观的金融理论,教材中对于当下金融产品的介绍少之又少,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而应该创新教育内容进而教育形式,在课堂中加入对金融产品的介绍,同时鼓励同学们各自介绍了解的金融产品,在交流中提升对金融产品的了解。
(二)丰富案例教学库,以教师为主体
金融教育的改革要求丰富案例教学库,在对金融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应穿插案例教学,并且确保案例的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需要教师在课下通过亲自参与金融实践,总结相关的金融案例;浏览每日金融市场信息,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政策动态、金融大事件等,建立金融市场信息库。
(三)运用金融 APP,进行金融产品教学
互联网金融时代,催生了大量的金融 APP,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金融教育改革带来了便捷,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介绍相关金融 APP 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一部分较为常用的金融 APP,通过这些 APP 的使用,使得学生可随时随地感受信息对于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并且全面地了解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及其变化,掌握查询利率及其变化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
金融教育的改革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金融产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激发学生对金融专业的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在课下参与的金融产品交易活动中产生的心得体会,让其理解信用、利息等基本金融要素,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国家货币调控的机制与原理,了解金融的基本要素和货币宏观调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发言,达到对金融产品知识的互相交流和金融交易方法的学习效果。其中学生参与的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我们推荐余额宝、众筹、证券投资基金,不推荐参与股票、P2P 网络借贷交易活动,由于两者的投资风险大,大部分学生在对金融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时,可能会产生较大投资损失,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有限可能较难承受,失利过后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金融的厌恶,丧失对金融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培育优秀金融人才的基地,必须紧跟「互联网 + 金融」的时代步伐,引领金融教学改革的潮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下大功夫改革金融教学,将互联网金融实际融入金融教学中,将互联网金融研究方法引入到当前的教学中,将个人信用评估知识整合到金融教学中,等等……这既是对未来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也是对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袁凯.反思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30-431.
[2]丁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学》的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2015(7):70-71.
[3]余秀英.「国外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4):116-120.
[4]汪连新.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89-191.
[5]杨秋海.新时代下《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8):94-96.
作者 柯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