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金融的发展与风险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的结合成就了今日的互联网金融,以电商平台为基础的网络金融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电商金融的发展过程和要素分析,探讨电商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网络金融的风险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电商金融 风险 金融脱媒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是互联网思维,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电商金融,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都是电商金融在当下的典型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电商金融的形成背景、参与要素、对金融脱媒的影响、存在风险,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二、电商金融的发展过程和要素
(一)电商金融的发展过程
商业活动是集合了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四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的活动加快了四流的运转速度,电商金融应运而生。电商平台的海量历史交易信息,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来源,加之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电商平台实现风险可控创造了条件。概括起来讲电商金融兴起的原因有:一是客户需求即资金需求者;二是电商迫切需要提升盈利;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应对新形势反应太慢。阿里金融作为电商平台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成功案例,其阿里小贷特点是金额较小、期限较短、资金周转率较快。阿里金融借助于数据和自动化处理,使其平均每笔借款成本远低于传统金融行业,能极大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了贷款的效率。
(二)电商金融的组成要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的交易场所。电商金融的组成要素包含: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电商平台以及所依托的大数据。
作为平台的第三方网店、网店产品供应商、参与到电商金融活动的消费者都是资金需求方,而资金供给方主要有:一是电商平台自身所拥有的资金;二是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担保提供的资金;三是如果电商平台能够获得银行牌照可以吸收到的存款;四是电商平台作为借贷平台,连接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交易。电商平台是连接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桥梁,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同时需要对于各项资金流的运转状况进行监督,进而保证整个电商金融活动的正常、有效、安全的运行。大数据,是整个电商金融活动能够运行的基础,决定了电商金融活动有效性、是否能够成功。大数据的特征:一是体量(Volume)巨大——经常达到 TB、PB 乃至 EB 的数量级;二是多样化(Variety)——数据类型多,异源、异构,实效性差异大,混有杂质;三是速度(Velocity)快——数据的产生和变化快;四是价值(Value)密度低,但是整体的商业价值巨大。
三、电商金融对传统金融媒介作用的影响
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由于其操作空间大部分都是在虚拟网络上,没有交易双方的直接见面,这被认为是省略了金融行业传统的媒介作用,称为「金融脱媒」。很多学者和从业人员认为金融脱媒将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金融脱媒是由资金盈余方谋求更高收益驱动以及资金需求方寻求更低成本的结果。金融脱媒的实质在于信息不对称的消除。传统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中介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了成本;现代金融界则认为,金融媒介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以及金融媒介自身专业性减少了市场参与者参与市场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促进了金融脱媒,且其程度是由其运作模式决定的。获得了商业银行拍照的电商金融公司,像商业银行一样吸纳存款,就不是我们所讨论的金融脱媒;如果不能获得商业银行拍照而是通过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进行网络上的金融活动,可以理解为银行层面的脱媒但不是整个金融行业层面的脱媒。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参与金融交易,而是以信用评级机构和交易平台存在,通过对贷款业务进行评级进而促进资金供需交易的完成,在这个层次上可以理解为整个金融部门的金融脱媒。
四、电商金融存在的风险
电商金融发展的核心便在于有效实现风险可控。传统金融业的风险包含信用风险、产品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互联网领域依然存在。互联网金融追求速度,依赖于技术和算法,这就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带来额外的风险。
技术风险:一是量化放贷风险。电商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建立的自动化量化贷款发放模型,极大地提高发放贷款的效率,降低了发放贷款的成本,取得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人均放贷数量。数据是互联网金融建模的基础,是描述用户的关键,如果数据出现偏差,模型将无意义。地理技术安全风险。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技术是互联网金融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风险控制算法是否准确、成本估算方法是否精确、执行过程是否无偏差,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风险大小。计算机愈发强大,越能够引起人们的错觉,导致技术迷信。数据时代,算法随时在变化,互联网金融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很难脱离网络进行。如若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被攻破,数据算法被篡改,其产品将立刻危害经济的毒药。
业务风险:一是操作风险。操作人员、操作工程或其他一些因素导致的风险称之为操作风险。二是信用风险。建立在虚拟网络基础之上的电商金融,由于交易者双方不是直接当面进行交易活动,并且交易平台是由非金融公司控制,并没有受到具体监管部门的监管,交易者身份和交易者相关信息的验证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我国的社会信用系统不够完善,这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进而引发资金安全性问题。
法律风险:一是互联网金融在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正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关适用法律并不一定适合互联网金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这对于交易主体身份的确定以及所需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具有额外的要求。这些在传统金融行业立法中并没有明确阐述,存在是否合法性问题。二是由于电商平台掌握了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用户信息,涉及用户信息以及消费者权益问题。中国当前法律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消费者权益不能够有效得到保护。由此导致的争议将会增加电商金融参与各方的交易成本,这就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电商金融发展策略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电商金融主要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为保障电商金融能够有效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考虑到电商金融所处的环境,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法律法规政策、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传统金融行业以及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密切关注有关电商金融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预防相关业务触犯法律法规。
二是适时根据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调节和完善自身发展模式。
三是完善相关技术和自身业务,做好应对以下挑战:数据挑战、技术挑战、安全挑战等。
参考文献
[1]贺成福.探讨互联网金融中的电商平台[J].电子商务.2014,(4):97.
[2]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18-23.
基金项目:此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尹志东,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互联网金融。
作者 尹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