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金融影响下的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它以创新性的服务方式与理念,迅速占领了一定的金融市场份额。余额宝、P2P 等为市场熟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长足发展,引起了传统银行界的担忧,它们一致唿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监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主要表现模式,对传统银行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P2P 商业银行 变革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技术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即互联网金融。它在金融服务模式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竞争性、便利性与自主性,深得市场的追捧,但也不可避免地给实体商业银行业的传统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界也一再唿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严格的金融监管,今年上半年央行出台的针对「余额宝」的监管措施就是对这种唿吁的典型回应。那么,互联网金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金融模式?为何市场对它竟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银行业又该做出怎样的战略调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怎样界定它的内涵,业界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共识。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具备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1]。它通过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开展传统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支付兑付、资金融通及信息中介等。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也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信用,信用的背后是信息,所以信息对金融至关重要。金融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的重要性[2]。
网上银行、快捷支付、支付宝及余额宝等是国内大众最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深受用户追捧。据调查,2013 年度中国内地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 6.18 亿,网购人数达到 3.1 亿,网购金额达到 1.85 万亿。现今,网络购物的流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密不可分。无可非议,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坐视不理。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余额宝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于 2013 年 6 月联合推出的一种互联网理财模式。近 5 亿的淘宝注册用户是余额宝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余额宝低门槛(1 元起)、高流动性以及每日结算收益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吸引为数众多的淘宝用户。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支付宝或者是银行卡中的资金即时转入余额宝,其收益高于同比的银行收益,且没有任何划转费用。在央行今年出台对余额宝的监管措施之前,它的资金一度达到 4000 亿元,用户数达到 4900 万,成为国内第一大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如此快速的成长经历,是任何一家传统商业银行所难以企及的,它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侵蚀也前所未有。数据显示,国内居民储蓄存款向互联网理财产品流动的速度加快。据报道,2014 年 1 月份前 20 天,四大行存款流失 7000 亿。央行发布的《2013 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也显示,2013 年度我国住户存款增加 5.49 万亿,比 2012 年较少 2200 亿。2013 年 10 月住户存款流失严重,减少 8967 亿,是 2013 年存款流失最严重月份[3]。这类数据足以表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也揭示了银行业为何一再唿吁加强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严格监管的原因。
(二)P2P 借贷
P2P 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目的是向有需要的贷款人提供除商业银行贷款之外的可行替代方案[4]。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开展针对大企业的信贷业务,而对小微企业甚至个人的贷款业务渗透不足,这就给 P2P 借贷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我国内地第一家 P2P 信贷公司成立于 2007 年,此后该行业便迅勐发展。据《中国 P2P 信贷服务白皮书》显示,2013 年内地 P2P 网贷平台已达 523 家,全年成交额 874.19 亿元。
一般而言,P2P 模式主要有两种:担保中介模式与宜信模式。担保中介模式,是指 P2P 网贷公司作为中介,只负责对借贷人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为借贷双方的信息流通提供保证,具体由小额贷款公司与担保机构来提供担保。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是「人人贷」公司,它多采取「一对多」的交易模式,即一笔贷款业务由多个出资人共同出资。宜信模式,也称作「P2P 平台下的债券合同转让模式」,它实现了个人对个人的贷款业务,贷款违约的风险由借方负责,这是「多对多」形式的代表。它为实现市场资金的有效配置,解决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体业主的资金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填补了商业银行在此类服务中的空白。
(三)银行网银
银行网银,是指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向公众提供网络支付、划转等业务支持。譬如工商银行的 U 盾,农业银行的 K 宝,都是网银的具体形式。这些产品,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措施之一,有效提高可客户满意度。
(四)具有互联网背景的民营银行
2014 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今年将允许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并已批准首批 5 家民营银行。它们分别是:阿里巴巴与万向组合;腾讯与百业源组合;均瑶与复星组合;正泰与华峰组合;商汇与华北组合。我们不难看出,阿里巴巴与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向实体银行业进军,它们凭借自身在互联网业内的优势,将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构成更大的挑战。
三、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可行措施
(一)加快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曾说,「如果商业银行不做改变,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恐龙」。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大亨马云亦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诚然,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以来,在数量与规模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它在近期内却无法取代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它自身的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并非都是金融机构,其内部还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在面临央行加强对其金融监管的形势下,它能否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还有待观察。据最近人民网的调查显示,P2P 金融在快速发展之际,因为金融监管的不到位,已经发生多起跑路事件。
但是,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创新性与竞争性,给沉寂的金融市场带来一股新风,受到用户的青睐。它交易的便捷性、自主性,都是传统银行所不能企及的。试想,当你正在商业银行柜台排队等待办理转账、汇款等金融业务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正在通过网上银行的平台用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进行金融交易,你是否还会满足于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柜台服务?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竞争下,如何更新传统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是摆在传统商业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经验,主导全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主要原因在于其借助互联网技术,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填补了传统银行之所不能。支付宝的成功正是由于其依托于数亿的淘宝用户,便捷的交易服务方式满足了客户个性的需求。数据显示,淘宝网 2013 年度的交易额已经突破 1 万亿,传统商业银行不可能无视这样巨额的市场。目前,多家商行已经与支付宝合作开展了快捷支付服务,用户只需输入支付宝的交易密码就可以即时划转其在银行的资金,完成交易。这种服务,是商业银行面对挑战的一种积极应对措施,但却远远不够。
全网金融是未来发展方向,「产业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汇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全网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人张锴雍如此预测。它借助构建信息充分共享的大数据系统,解决互联网金融的线下与线下之分,为资金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可能,可以有效清除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盲点。大众现有的理财模式比较单一,即便是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也未能构建信息畅通的平台,整合线下线上两种渠道。而全网金融恰恰是吸纳了互联网金融的优点,结合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链问题,能够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实现资金贷方与借方的双向利益最大化。
(三)开展 SWOT 分析,重新界定自身市场定位
互联网金融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网络化、虚拟化交易,自身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尚未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等等导致其自身风险的存在。而传统商业银行却因为资金雄厚、物理网点众多、受到央行严格的金融监管,风险系数较小,其市场垄断地位在短期内并不会被互联网金融所危及。它完全可以凭借独特的优势,进行 SWOT 分析,发展自身擅长的业务,进行专业化的发展[5]。譬如,五大国有银行可以依托雄厚的行政资源,专注于向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提供个性、高端的服务,这也是 P2P 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难以做到的。对于民营银行,则可以借助其在民营企业界的优势资源,专注于解决民营企业界内的资金优化配置。当然,如果某个银行认为自己在资金、技术及细分市场方面,完全有能力做大做全,那么也可以选择全面化的经营策略。这些都要根据 SWOT 的分析结果,对症下药。
四、结语
在国内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业迅勐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商业银行再也不能维系其陈旧的金融服务理念与方式,必须做出改革。但是,如何改革却是呈现在商业银行界面前的现实难题。加快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紧随市场潮流,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专业化产品,或许是现今银行业应该采取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
[2]苏长虹,把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N].人民日报,2014-1-11(006).
[3]章斐然.「余额宝」在哪些方面冲击银行业?[EB/OL].人民网,2014-1-30,http://finance.people.com.cn/stock/n/2014/0130/c67815 -24266932.html.
[4]辛妍.P2P 借贷:互联网金融佼佼者[J].新经济导刊,2013(10).
[5]曹飞燕.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变革方向[J].金融创新,2013(11).
作者简介:臧建(1988-),男,江苏盐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2 级硕士,研究方向:世界历史。
作者 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