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特色建设的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与总结,从培养方案、师资团队和国际交流等三方面梳理了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特色建设的一些具体举措,从人才培养的成果、国际化教学改革和国际商学院认证等三个维度总结了取得的一些成果。最后,本文指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面临的一些挑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国际化特色 专业发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王斌(2011)总结了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具体实践。从 2012 年开始,学院从信息化、国际化、实践性等多个方面探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一方面凸显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王晖和李玉曼,2018),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高质量国际化教学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主要总结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特色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和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财务管理国际化特色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

从 2012 年开始,经济管理学院全面探索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整体规划、调研学习和专家论证等多方面的努力,学院确定将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理念融入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构建了多层次、全方面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从第五学期开始开始,学生开始上专业双语课,所有的双语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双语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前四个学期已经修完了一些专业课程,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从而避免出现学生专业课程和英语学习都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双语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和投资学(英)-Investment 和国际财务管理(英)-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这两门课程与 CFA 考试的内容相关,而高级财务管理(英)-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和管理会计(英)-Management Accounting 这两门课程都是 ACCA 考试的科目等。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国外知名院校常年教学积累下来的教材、课件、辅导资料等资源,还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培训知名考试机构积累下来的一些实战经验。

(二)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双语教学需要建设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学院本着「送出去」和「迎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愿意承担双语教学的老师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另一方面学院也积极招聘留学归国的博士毕业生。

学院分批逐次派出专业任课教师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帕克塞德分校、加拿大温莎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学校进行为期三个月到一年的访学,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仅提高英语水平,也全面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现阶段,财务管理系搭建起了由青年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组成的 7-8 人的双语教学梯队,其中有些教师能胜任全英文教学。

(三)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需求

我校一直都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与众多知名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学,如与爱尔兰考克大学开展了 2+2、3+1 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赛德校区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和 3+1 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开展了 1+2+1 模式的合作办学等等。同时,学院也重视人才交叉培养,积极探索国际国内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外培」计划。①

学校和学院提供大量的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这些项目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双语专业课程的需求,学生上课过程中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有一定提升。通过出国学生的反馈来看,他(她)们在对双语课程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大大缩短了在国外课程学习所需适应的时间。

二、财务管理国际化特色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些年,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整合和运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为教师了解和跟踪国际科研、学术和教育前沿发展动态创造环境,也为提升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喜人

财务管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直接反映到学生的国际交流人数和学生毕业走向。例如,2015 年,财务管理专业参加学校和学院各种国际交流项目的人数占当年国际交流学生总人数的 44%。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毕业后到国外继续学习深造的比例也较高,最高年份占当年毕业人数的 12.36%。

此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从接受入学专业教育后,就开始关注 ACCA 和 CFA 等考试,拓宽了财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选择范围。由于大学阶段有了专业和英文基础,财务管理专业参加 ACCA 和 CFA 考试的学生每年攀升。通过学习 ACCA 或 CFA 相关的课程,也有利于学生留学的时候申请到奖学金或者在外企工作中脱颖而出。

(二)财务管理国际化教学改革初显成效

财务管理专业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面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包括 Management Accounting,Investment,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这四门课程选用全英文教材、70%-80% 英文授课、英文作业及英文考试。

此外,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共同整合两系优势资源,尝试引进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课程体系前三门 Account in Business (FAB/F1)、Management Accounting (F2/FMA)和 Financial Accounting (F3/FFA),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向学生导入国际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体系,让学生了解会计、财务管理、金融领域最新国际发展态势,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对接,更利于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三)国际商学院认证项目全面实施

2015 年开始,经济管理学院全面启动 AACSB 国际商学院认证,深入了解欧美着名商学院优秀背后的本质驱动力。国际商学院认证项目启动以来,学院积极进行商学院国际化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学习国际化认证的各项标准、认证工作流程,使得课程建设和国际化项目的推动更具有系统性,以认证为契机来提升整个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竞争力、推动整个学院的国际化建设。

整个学院层面的 AACSB 国际商学院认证工作,会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使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跨上新台阶。

三、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校财务管理国际化特色建设开展的七八年来,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第一,双语教学教材选用比较困难。虽然历经多次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越来越接轨,但是英文教材中的例子依然可用度低。由于国外案例已经默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对诸如发达国际资本市场或者国情介绍的并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案例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作用,反而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二,双语教学受制于学生的英语水平。陈雪红和彭娟娟(2014)讨论了英语水平对于学生学习专业双语课的影响,文中指出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本听不懂,这样就打消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拓宽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从而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此外,如果学生没有出国深造、也没有去外企就业的打算的话,会影响他们学习双语课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安排有限,讲解内容有限。学生学习双语课程需要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授课的进度肯定会比其他课程要慢。这样,受制于大多数课程 32 学时的影响,很多双语课程只能挑选部分专题来讲解,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释:

①「外培」计划是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市属高校每年将输送部分学生到海外境外开展为期 2 年左右的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斌.关于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年第 3 期,第 172-173+175 页.

[2]王晖和李玉曼.数字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信息特色建设[J].中国市场,2018 年第 29 期,第 186-187 页.

[3]陈雪红和彭娟娟.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J].价值工程,2014 年第 1 期,第 1-4 页.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专业建设-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认证与财会专业国际化试点(项目号:5111910853)的资助。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讲师


作者 王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