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选择和培育正确的主导产业是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长沙市经济要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地发展,正确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变的至关重要,因为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必然成为制定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长沙市的实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模型,确定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长沙市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 层次分析法 长沙市

一、引言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他主张:资源有限的国家,应该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

而对主导产业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他首先使用了「主导产业」来替代「经济基础部门」这个概念。罗斯特在《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主导产业具有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具有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尚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他在书中强调主导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能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

主导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对区域产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5]、主成分析法等。本文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的主导产业进行研究。

二、研究区的经济概况

长沙位于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的东部偏北。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与岳阳、益阳、娄底、株洲、湘潭和萍乡接壤。

长沙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逐渐落后于沿海城市。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全国 GDP 的前十五强。

自 2003 年以来,长沙 GDP 一直稳步增长,GDP 增长幅度稳定在 14% 以上的水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研究成果,工业化演进过程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变动来表体现。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过程。2012 年,长沙市第一、二、三次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2%、61.5%、37.3%。按照如下表 1 的分析,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后期。现阶段,要实现阶段跨越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和重点发展具有突出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三、长沙市主导产业选择的过程及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本文把主导产业的选择设为总目标,选取了产业的需求弹性系数、就业吸纳率系数、影响力系数和产业贡献率系数为比较准则,第三层为长沙市已有产业,先求出各产业对于比较准则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然后再进一步求出总目标。

(二)长沙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

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长沙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烟草制品等为主的轻重工业比例协调的工业体系。由于数据的收集有限,本文只选择了四个细数指标和七个主要产业。以下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产业进行分析,来选择其主导产业。

1.根据已有指标和数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根据所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逐个构建判断矩阵,A 对 B1、B2、B3、B4 的权重,权重是利用德费尔法得出。

上述矩阵的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 K=3.9985,特征向量 w=(0.3945,0.3945,0.0694,0.1416)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率 CR<0.1,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2.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分析。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E=x/s

x 是产业产品的增加率,s 是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E 是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则表示富有弹性,反之则是非弹性。主导产业产品需求弹性系数要大于 1。

通过上述矩阵的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 K=7.0007,特征向量 w=(0.1258,0.2168,0.1089,0.0858,0.1984,0.1632,0.1012)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 CR<0.1,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3.就业吸纳率分析。由于长沙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需要一些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企业来实现地区劳动人口的充分就业。因此,就业功能对考察该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业吸纳率 =Li/∑Li-,其中 Li 表示 i 产业的吸纳的就业人数。

通过上述矩阵的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 K=7.0086,特征向量 w=(0.1496,0.2693,0.3366,0.1538,0.0381,0.0344,0.0181)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率 CR<0.1,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4.影响力系数分析。主导产业必须具备关联度高的性质,能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影响力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程度。由于影响力系数要用到投入产出表,数据收集有限,所以我选择了全国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作为标准。

通过上述矩阵的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 K=6.9996,特征向量 w =(0.1671,0.1644,0.1024,0.1644,0.1604,0.1644,0.0768)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率 CR<0.1,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5.计算贡献率系数分析。主导产业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的特性,主导产业在各产业产值和收入的构成中具有较大份额,在区域间有较高的产出投入比和比较利益。

P=s/S

其中,P 是产业贡献率,s 表示某产业的生产总值,S 表示区域的生产总值。

通过上述矩阵的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 K=7.0011,特征向量 w=(0.3790,0.0708,0.0428,0.0162,0.0457,0.1563,0.2891)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率 CR<0.1,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最后,计算各产业 AHP 综合结果。

四、结论

由于经济发展中不可能均衡地发展各个产业,并且主导产业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则不利于经济集中发展而形成具有带动效应大的产业,所以在此我们根据上面的计算选择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为长沙的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

[1]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曹征海,潘照东,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飞.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07(03).

[4]王敏.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 AHP 模型及应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40).

[5]罗月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选择[J].资源产业,2005(06).


作者 李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