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贸区经济基础分析

作者作者

【摘要】随着中澳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中澳间建立自由贸易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2013 年 6 月 6 日,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第十九轮谈判在北京落下帷幕,这距离中澳间达成自贸协定又近了一步。经济基础是中澳两国建立 FTA 的前提条件,中澳建立自贸区以后能够更进一步强化两国间贸易的密切程度。本文主要分析了中澳两国间的经济交流的现状,并运用贸易密集度指数来具体量化分析中澳两国间贸易密切程度。

【关键词】中澳 自贸区 贸易密集度 投资

中澳两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自 1972 年中澳建交以来,中澳之间的经济合作迅速展开,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的 8655 万美元,迅速增长到 2011 年的 1166 亿美元,比刚刚建交时增加了 1100 多倍。2007 到 2012 年我国一直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也成为我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澳两国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为中澳 FTA 的签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全球化战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扩展,将会给中澳 FTA 的签订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澳两国双边贸易发展十分顺利(表 1),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对世界的出口额连年增加,从 2001 年的 2660.98 亿美元增加到了 2011 年的 188983.88 亿美元,期间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也从 1.34% 上升到了 1.79%,中间在 2005 年和金融危机的 2009 年有所下降,但是总体还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则从 2001 年的 6.19% 勐增到了 27.52%,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 2008、2009 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也没有下降。从对一国出口量占其总出口的比重来看,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 27.52%,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率较小(各年比重均小于 1.8%),不能直接看出中澳贸易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测量中澳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性,我们引入一个指数——贸易密集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

贸易密集度指数有进口贸易密集度指数和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之分,本文测算的是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有两种表达式分别是:

其中 TIij 为国家 i 对国家 j 的出口贸易密集度,Xij 和 Xi 为国家 i 对国家 j 的出口,Mi、Mj 和 Mw 分别为国家 i 的进口,国家 j 的进口和世界的总进口,Mw-Mi 为世界总进口减去国家 i 的总进口,在这两个公式中第一个是 Brown 提出的原始公式,而后日本学者小岛清等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公式(2)中剔除了 i 国本身进口对贸易密集度的影响,所以本文采用公式(2)来进行测度中澳间的贸易密集度指数。若 TIij>1 则说明说明 i 国向 j 国的出口额大于 j 国在国际贸易中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预期份额,即 i 国和 j 国的贸易关系密切;反之,若 TIij<1 则说明 i 国和 j 国的贸易关系不密切。

从表 2 可以看出,自 2001 年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密集度指数一直高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密集度指数,而且中澳两国的贸易密集度指数大多数时间都在 1 以上(只有 2009 年中对澳为 0.97 也接近 1),这说明两国的贸易密切程度比较高。对于中国来说,中对澳的贸易密集度指数一直比较稳定,主要集中在 1.2 左右,这说明澳大利亚对于中国的重要程度在近年来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这也是由于澳方市场较小,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占中国的总出口比重较小造成的,但总体来说中澳两国的贸易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澳对中的贸易密集度指数值一直比较大,最小值为 2004 年的 1.57,最高值则达到了 2011 年的 2.87,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国是澳大利亚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对于中澳 FTA 的谈判中,澳大利亚方面的谈判动力是非常足的。

根据相关贸易理论,两国间贸易关系越密切,那么在 WTO 框架内的非歧视的优惠关税条件下,两国的出口的产品就越能显现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反之,若两国在建立 FTA 前的经贸关系不密切,那么在建立 FTA 后两国的贸易增长,就可能不是由于各自的比较优势所引起的,而可能只是由于两国的贸易转移效应。由于中澳之间这种非常密切的贸易关系,中澳两国签订 FTA 后会各自发挥自己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中澳 FTA 协议的有利支持下,中澳双边贸易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翔硕,郎永峰.中国与 FTA 伙伴国/地区贸易密集度及互补性分析[J].南开学报.2011 年 4 期.

[2]姬艳洁,董秘刚.基于巴拉萨模型的中国新西兰 FTA 贸易效应研究[J].亚太经济.2012 年 6 期.

[3]黄庆波,孙建平,李珊.基于依存性与互补性的中澳贸易合作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 年 9 期.

[4]彼得·瑞斯德尔.新解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J].国际经济评论.2013 年 1 期.

[5]2012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作者简介:李智飞(1987-),男,汉族,河北怀安县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 李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