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打开以及贷款利率下限的全面放开,全面利率市场化正在步步逼近。作为我国银行业中特殊群体的城市商业银行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对城市商业银行打破发展桎梏,推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城市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
金融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决定了整个经济体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潜在增长能力,而资金利率则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所在。因此,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十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先后完成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2012 年 6 月以来,存贷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短期来看全面的利率市场化虽然还有一定的过程,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却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性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经营区域一般被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因而在全面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呈现出有别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征。
(一)市场定位不清晰,战略风险突出
2008 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受较宽松的外部管理环境以及改制后灵活管理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发展十分迅速,市场份额由 2003 年的 5.3%,迅速提升到 2012 年的 9%。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各种潜在风险和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过分追求规模增长,严重依赖于大客户、财政类机构客户取得规模与业务增长,而不重视风险管理与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业务。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但在实际经营中却没有专注于自身所在的细分市场,信贷投放普遍存在行业集中度高、单一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差异化、特色化程度偏低,战略优势不明显。
(二)管理基础薄弱,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弱
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银行在资金价格上的垄断地位,利率的波动频率及波动区间更大。作为后起之秀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起步晚、精细化程度低,在资产负债管理、定价管理等方面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一是「贷长借短」的经营特性及信贷投放过度集中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少数领域,存贷款期限错配严重,期限管理的难度要高于其他银行;二是受制于物理网点布局、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的局限,难以有效组织低成本且稳定的存款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大;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及人力资源储备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产品定价管理、信用评级管理、风险评估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
利率管制放松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必将造成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收入来源和渠道较窄,严重依赖于传统信贷业务获取利润,利息收入占到全部业务收入的 90% 以上。利率市场化以后,单纯依靠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将受到极大的挑战,盈利能力将受到考验。
(四)科技支撑能力弱,信息风险突出
面对利率市场化对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城市商业银行的科技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制于资本实力限制,信息科技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信息科技支持业务创新、业务发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较弱;二是没有明确的科技规划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部门对信息科技风险归口管理职能较弱;三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涉及利率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历史经验数据积累较少,即使建设了相应科技系统,也难以快速发挥积极作用。
二、利率市场条件下的经营策略分析
(一)强化战略定位,积极推动转型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正确把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明确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在推动转型发展的同时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道路;其次,要改变「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模式,向注重资产质量、综合效益、竞争力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最后,要结合自身的区位、细分市场、客户、产品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推进产品和业务创新,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二)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全面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核心能力。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把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即,从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重点推进以信息科技系统为支撑的风险管理模型的建设工作,形成独立可靠的具备 IT 和数据管理系统支撑的风险计量、评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风险识别和防范、金融产品定价、经济资本的计量。
(三)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和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和产品定价机制是科学评价机构和员工绩效、优化资金运营效率的基础。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后,每一笔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每一款产品的成本控制都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因此,城市商业应重点建立起科学的定价机制,以合理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为依据,科学衡量产品、客户的效益和价值贡献。同时,以资金成本的准确计量为基础,建立起可量化的和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银行的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积极推动业务转型,改变传统盈利模式
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自身业务发展转型,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变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是要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通过大力拓展零售业务,依靠零售业务风险分散、资本消耗少、综合效益好、成长性高的优势维持利润;二是积极拓展金融市场业务。通过提高债券市场、同业市场、票据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三是积极发展中间业务。通过发展托管、代理、咨询等业务,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四是积极调优客户结构。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紧密抓住园区、商圈、产业链等开展贸易金融创新,达到稳定资金流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才结构
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保护下,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贷款质量的把控、利率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提高。引进和培养金融工程类、风险工具管理类等具有行业专长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尤为重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六)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发展,全面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方法。一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通过营造金融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发展轻资本占用业务,探索银证、银保、银信、银企等多种业务合作模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现代银行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服务的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应从服务的功能、质量、范围上下工夫,形成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四是要适时推进金融工具的创新。积极探索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创新,形成较强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其可能遭受的市场冲击将更大。城市商业银行应主动抓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发展战略,明确市场定位,培育特色。从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向小而专、小而精的经营模式转变,努力打造管理精细、风控灵活、盈利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吕学敏,田天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09(12).
[2]丁蕊,焦志伟.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市场营销,2004(3):23-24.
[3]刘刚.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信息,2006,(10):150-152..
[4]沐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比较及结构性影响[R].广发证券.2011(10).
作者简介:高春林(1986-),男,四川邛崃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作者 高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