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摘 要:传统的写作课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使得学生写作课学习动力不足,写作水平提升效果不显着。面对目前英语写作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亟需探索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促进高效写作。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课程;写作;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62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实验,来探究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模式。
1 大学工程专业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的内涵包含「情境」建构、「协作」建构、「意义」建构以及「会话」建构等四个方面的学习氛围。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1.1 情境写作
写作课英语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时,可以适当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写作话题,如校园生活、过级考证等,以及感谢信、请假条等应用文写作以及商务写作。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布置多层次的写作任务,使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写作,从而促成写作实效。
1.2 协作写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翻转的创新模式,教师要加大利用多媒体技术,强调在课前给予一定的写作窍门、写作话题等相关视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出不同类型写作模式及特点。在课上,各小组进行写作技巧汇报、头脑风暴。在写作后,各小组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修改,进一步完善写作质量。
1.3 多元智能的应用写作
基于建构主义「会话」和「意义建构」理念,在写作教学中,本研究加入了多元智能的应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Howard Gardner 于 1983 年首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认识事物,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写作效果。在课前,基于多元智能制作视频、音频,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习者快速融入写作学习情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设置课堂活动、写作活动,完成教学内容。课下,教师可以布置多元化的任务,如布置学生设置海报等,调动学生积极地完成多元化写作。
2 构建大学工程专业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的评价分析体系
为了准确、客观地分析与评价「翻转课堂」,我们必须构建多个分析与评价系统,如「人机」「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等多个方式,以评促学,促进新型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评价体系构建。
2.1 自评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视频来观察自己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表现,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目标进行评价。客观而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习水平,提升学习信心。
2.2 在线网络评价
在课前写作技巧性知识学习中,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即时评价。比如,在 Camtasia 学习系统中,可以通过即时插入问题,来评价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软件,如 Iwrite,Peerceptive 等,进行在线网络评价。
2.3 学生互评
该分析评价体系包含了小组与一对一两种互评方式,从翻转课堂上的互评结果来看,学生互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当然,这种互评方式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和具体的标准。比如在 PPT 汇报中,教师就能够通过内容、语言、效果、努力程度等维度提供评价标准表格作为学生互评的具体依据。
2.4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评价通常包括对学生预习效果评价、课中参与表现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等。
3 实验设计与实效分析
3.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选取长春师范大学 2019 级工程学院两个普本教学班的大学外语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班级为通过实验前调查分析、教学测试、课程评价等多维度来探究翻转课堂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的实效性。
3.2 结果比较分析
3.2.1 两个班前测分析对比
如表 1,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通过 T 检验对两个班级进行了成绩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 T 检验平均值分别为 29.500 和 30.083。从数值大小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在实验前写作水平大体一致。通过显着性分析,实验班对照班在成绩前测方面的 Sig 值为 0.756,明显高于 0.05,所以,两个班的成绩前测结果分析是无显着性差异。因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选取具有合理性。
3.2.2 实验班对照班后测对比
在整个教学实验中,实验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翻转课堂写作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比较实验班对照班后测在成绩后测方面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由表 2 可看出,实验班在成绩后测均值为 34.278,对照班在成绩后测均值为 30.250,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班的平均分分数较未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高。在显着性水平为 0.05 下,实验班对照班在成绩后测方面的 Sig 值为 0.033,小于 0.05,所以认为实验班对照班在成绩后测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显着高于对照班。
3.2.3 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后英语成绩分析
为了分析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性,通过 T 检验对其进行了分析,均值分别为 29.500 与 34.278,两者的 sig 值是 0.000,明显低于 0.05。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了实验班在前后测的成绩具有显着性的差异,而且后测的均值显着大于前测均值。由成绩数据对比不难发现,翻转课堂的深入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写作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3.2.4 对照班前后英语成绩比较——不具有显着提高
对照班在前测均值为 30.083,对照班在成绩后测均值为 30.250。通过 T 检验分析对照班前后侧英语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对比分析的 Sig 值是 0.696,要明显大于 0.05,因此,可以认定对照班级的前后测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
4 结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创新,以翻转课堂为依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学英语写作学习模式,实现由传统写作教学到新型写作教学的转变,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实效,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Bill Tucker.The Flipped Classroom[J].Education Next,2012,(1):14-15.
[2]Gerald C.Gannod,Janet E.Burge,Michael T.Helmic.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Engine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Strayer J F.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12,15(2):171-193.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5]张蕾.高效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12):76-78.
作者 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