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协作知识构建

摘 要: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知识的构建活动,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据此,在综述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理论基础上,以《财务管理》为例构建了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基本流程。
关键字:翻转课堂;协作知识构建;知识建构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77
1 问题提出
翻转课堂「课前传授 + 课上内化」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时间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学生在课上能充分交流、答疑,进而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Brian Gonzalez,2011)。黄荣怀(2001)认为协作知识构建是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为达到有效知识内化的效果、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解决矛盾冲突、互助合作的行为。谢幼如等(2010)认为协作知识建构是运用群体智慧,合作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解决某一难题的方法途径。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的构建,融合了翻转课堂、协作知识构建的优势,形成了增益效应。在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颠倒,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拥有更多机会参与师生互动及同伴交流。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进程的引导者和答疑者。
2 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的基本流程
2.1 翻转课堂下知识构建流程
(1)输入阶段: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构建的输入阶段发生在课前,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制作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设定教学流程,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PPT 课件等学习材料,并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则需观看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课前案例研究的初步分析思考,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协作阶段:在课堂协作学习开展前,教师要设计好分组,创建协作学习共同体,并使共同体内成员做到优势互补。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间首先要共享认知,包括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案例问题研究的个人见解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其次,提出疑问,针对问题和冲突,运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开展讨论。最后,共同体成员间要协商一致,创作出协作知识构建的学习成果。
(3)输出阶段:选派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质疑,并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述。此外,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自我反思,评论自己的行为, 总结收获与不足,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协作知识构建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为进一步的协作知识构建做好准备。
图 1 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流程图
2.2 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流程
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过程主要发生在课堂协作阶段,具体分为知识共享、协商论证、纠错反思三个环节。
(1)知识共享环节:知识共享是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的首要环节。协作共同体成员间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学习方法、共享学习资料、轮流阐述个人观点等。通过知识共享,可以有效的弥补个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足,最大化协作知识构建优势。
(2)协商论证环节: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协商论证环节,协作共同体成员要比对学习资料,分析成员观点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共同协商解决有争论的地方。成员间也可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更为完善的协作共同体知识构架。教师要对共同体协商论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论证内容没有偏离主题。
(3)纠错反思环节: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纠错反思环节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此时教师要加入协作共同体知识构建中,对协作知识构建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同时协作共同体成员也要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借鉴其他成员观点,不断纠正、完善个人观点。通过纠错反思,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效果。
3 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的要点分析
3.1 分类问题引导协作知识建构
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构建中,将问题分为理论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三类。理论性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是「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包括概念解释、特征概述、原理论述等。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向学习者展示不同类型的案例现象,通过对案例研究的比较分析从中获得相关知识的概念、特征。解释性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是「事件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包括因果性解释、相关性解释等等。要求学习者亲自动手做实验、做演算,明确特定的计算规则,确定变量的变化方向及量值。综合性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在自己动手查询、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基于这种综合性问题的解决,可以开展情景模拟实训或者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夯实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建立高效知识构建共同体
(1)协作知识构建共同体组织方面。协作共同体是协作知识构建的基本单元,协作共同体内成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协作知识的构建的效率。协作共同体的构建要采用成员间异质化的分组原则,达到成员间「优势互补」的效果,促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强化学习。协作共同体内部分工明确,依据协作共同体内每个成员的特征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配。
(2)协作知识构建共同体规范约束方面。规范的目的在于约束协作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使成员之间能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有序的进行协作知识构建活动。规范的有效性则表现为成员对规范的认同和遵循程度。规范的制定由教师完成,但规范并非一成不变,在协作知识构建的活动过程中,协作共同体可以结合共同体的具体任务需要进行修订完善。这样,既体现了规范制定的公平性又体现了规范的灵活性。
3.3 制定协作知识建构的多元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下协作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应对传统的课程考评制度进行改革,构建以教师、协作共同体内部成员、外部成员、学生自身等为评价主体,并结合课前测试、课堂协作、案例分析、作品展示、课程论文等评价方式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翻转课堂下协作知识考评体系,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作出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学生成绩测评体系由过程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前者由课前评价(练习完成情况 10%,资料准备情况 10%),课中评价(个人贡献度 10%,小组协作表现 10% 构成,后者由试卷考核(40%),作品完成(20%)构成。
4 协作知识构建在《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运用
4.1 第一节「项目投资决策概述」
主要讲述投资的概念、投资的程序、投资现金流的分析,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理论性较强,概念关系网络明确,属于理论性问题的解决。一是课前为知识输入阶段,教师制作课件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课堂讨论案例,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除阅读教师上传的资料外还应运用各种方法了解相关概念知识。二是课堂协作阶段,组建协作共同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共同体成员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共享个人知识;其次进行分析论证,集中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汇集集体智慧,形成协作共同体的集体观点;最后进行纠错反思,协作共同体成员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三是输出阶段,各个协作共同体轮流进行协作知识构建成果的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共同体成员的提问和质疑,进一步完善协作共同体的协作成果。
4.2 第二节「项目现金流量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折现现金流量法,其中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获利指数法、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二是非折现现金流量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和会计报酬率法。这一节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属于解释性问题的解决。一是知识输入阶段,教师除了要通过网络上传相关课件和学习资料外,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实验的课题,例如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并分析比较这七种不同决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二是协作阶段,协作共同体成员在分享了个人搜集的资料和观点看法后,要进行分工,亲自动手运用不同方法计算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之后进行协商讨论,比对各个成员的计算结果,分析研究不同现金流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共同体成员要各抒己见,开展头脑风暴,通过不断的论证、纠错、反思得出最终的协商学习成果。三是输出阶段,协作共同体展示协作学习成果,教师和其他同学要对其进行纠正完善。共同体成员也要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观点。
4.3 第三节「项目投资决策实务」
分别介绍了现实中现金流量的计算以及具体实务操作中的项目投资和风险投资决策。这一节的实践性较强,属于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一是在知识输入阶段,教师要补充一些投资实务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投资实务的相关知识。二是课堂协作阶段,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实际案例讨论等形式,模拟现实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学生则需合作协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协作共同体成员间要共享信息和资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针对不一致的观点做法要进行协商探讨,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外力,如上网查询、咨询相关专家或请教老师、同学。最终化解冲突,统一观点,创作出协作共同体的知识成果。此外,共同体成员还应对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三是输出阶段,展示协作共同体的知识构建成果,接受教师以及专业财务人员的指导和纠正,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多角度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建利.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1012.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3]李涛,姜思云. 胜任力视角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信息化建设,2015,(06):35.
[4]朱建峰.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题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05):7680.
作者 李涛 陈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