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与思考

作者
摘要:选聘大学生“村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培养基层年轻后备干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村官;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72-01
臨安市从2007年开始至2009年,连续三年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99名,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包括培养管理、待遇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了大学生“村官”能“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氛围。目前,已有26人被录用为公务员,有23人被事业单位聘用。在岗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基层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积极施展才华,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服务新农村发展、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也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提高,熟悉了农村基层的工作,增进了对农村生产生活的了解。
通过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深入调查,我们也发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基层认识不足,对大学生“村官”职责、任务安排不明。基层认为是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服务是上级强加的任务,缺乏主体意识,安排杂事的比较多,主要是文秘、打字、复印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许多大学生“村官”长期被乡镇街道机关借用帮助工作。有些乡镇街道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村官”留在村里。大学生“村官”真正参与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社会管理等事务较少,也不能进入村级组织的决策管理层,成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或能成功创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农村基层把大学生“村官”看作“万能人”,过高的期望值和使用的实际结果形成较大距离后就易把大学生“村官”边缘化。
二是基层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缺乏有效举措。尽管目前全市已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办法,但大部分乡镇街道都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的培养和日常管理办法。乡镇街道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相关理论培训、工作心得交流和研讨的活动较少。乡镇街道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也普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按照乡镇机关干部进行管理考核,有的甚至走形式、跑过场。
三是大学生“村官”角色转换慢,工作难以深入。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一下子到农村工作后,从单纯悠闲的校园生活到繁杂琐碎的农村工作,从热闹繁华的都市生活到偏僻冷清的乡村生活,这种落差让大学生“村官”一下子无从适应,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工作上思路不清,理不出头绪,生活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做事不商议、遇事不请教,完全凭着感觉走,以至出现不该有的工作失误,造成工作被动或难以开展。有的把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当作唯一选择,在基层工作和生活不安心,不专注,心态浮躁,缺乏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
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提出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认识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关心大学生“村官”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村官”清醒地认识到选派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国家给的一个锻炼成才的机会,农村基层是熟悉社会、了解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是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发现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选择。
2、建立机制,强化培养
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应尽快让“村官”归位,明确其工作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专人管理,给每位村官配一名实践指导老师,交任务、压担子,通过理思路干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优势设计并承担课题实施等具体指导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勤学、勤看、勤听、勤干勤悟等“五勤”上下功夫,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上下功夫,以工作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素质,真正成为有较高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熟悉农村、懂得管理、善于发展的现代“村官”。
3、加强考核,注重激励
一是政府部门可将大学生“村官”管理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用制度来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使用;二是乡镇村等具体使用管理大学生“村官”的部门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定期对村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对考核优秀的村官优先推荐入党和给予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在事业单位招考中记入一定分值;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特别是乡镇机关公务员),对考核不称职或考核表现一般的,三年期满可予以解聘;四是可进一步面向大学生“村官”加大招考力度,乡镇现有的事业干部结构已经趋于老化,可招考录用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事业单位人员,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还可推荐选拔为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妇联副主席等职;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服务等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通过就业培训、就业介绍等积极引导另行择业。
作者 鲁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