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摘要: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等,大规模的“热钱”涌入我国。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深度改变着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它借助一些渠道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抬高了相关资产的价格。推高股指、拉高房价使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这些“热钱”发生逆转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热钱的规模以及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通过控制热钱流动规模,对热钱进行疏堵结合的方法控制引导并利用。理论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热钱的来源、特征、进出我国的原因、渠道、流向以及国际热钱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及建议,一旦热钱流出,预警指标发生变化,要及时防控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热钱流动;股市楼市;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90-02
2002年以来受到各种经济指标因素的影响,如利率、汇率、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大量境外热钱流入国内,其中不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承认“热钱”的存在。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债券约3700亿美元,这些债券存在着较大的足额兑付风险。同时,国际上出现流动性紧缩,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我国企业对外投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2009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我国经济增长,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美元贬值,追逐利益的动机正催促国际热钱流入我国。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比2008年增长了23.28%,为23992亿美元。2009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这里就有一部分是投机性热钱的流入。分析发现,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共计新增2861亿美元,其中不可被解释的短期资本流入超过1670.22亿美元,显示出热钱的流入。
1、对热钱的定义
热钱又称投机性短期资本,即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且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一种投机行为。如有些私人和企业将暂时闲置不用的、或者自身积累的部分资金运用到国际金融投机活动中,这部分资金就形成了热钱。许多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都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专业理财。在国与国之间从事谋利活动的国内短期资金、跨国公司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流动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还有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作用的部分资金、各种投资专项基金包括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基金和共同基金。2000年底,全世界开放式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1.87万亿美元,数目达到51683只。到2007年末,美国共同基金资产的规模达到了12万亿美元,截止2008年年末,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18.97万亿美元等等。游资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在期满结束,可以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汇兑差价的利益。追求汇率变动的热钱关键在于是否会使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外部的金融环境,造就了热钱进出的套利机会。据有关测算2008年的时候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已高达1.75万亿美元。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大量热钱,应对其进行监控。
2、热钱流入理论分析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也带来了大量投资资金。鉴于“热钱”具有高灵敏性、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高流动性和短期性的投机性虚拟性的特征,同时监控成本较高,就要审慎对待所流入的热钱部分。
2.1大量热钱流入的原因
主要有赚取利率差收益和赌注人民币升值、国内资产价格持续升高的影响。
我国利率近年来虽然有所调整,但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在金融危机暴发的这段时间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0至0.25%降至历史最低点,同样我国也进行了五次以上的降息,每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大致0.27个百分点,相对面言仍然处于高点。最新利率调整: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贷款利率达到6.06%。利率水平的差别吸引了大量“热钱”的流入。人民币常年紧盯美元汇率,记得2005年7月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8月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7.97。到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6.9920。2010年12月20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623元。伴随美元的贬值、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加速了大量热钱的流入,特别是09年我国经济增长“保八”成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银行板块的良好表现带来了各板块的轮动。楼市股市对经济的拉动起较大作用,同样也是吸引热钱流入的原因。
2.2大量热钱流入的渠道如下几类
(1)首先经常项目下的流入,其中利用贸易手段“低报高收”比较常见;利用非贸易手段,比如在服务收支中,利用向境外提供运输、建筑等服务的机会,收到远远超过服务价值的外汇收入,引入了“热钱”;利用转移支付方式,将“热钱”通过支付内部收益的方法输入国内。
(2)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宽松,对资本项目的开放政策也宽松了,同时我国的外汇管理措施重在“宽进严出”,“热钱”通过资本与金融帐户流人的机会就多了。
(3)在银行结售汇方面大量的无实际交易的结汇行为,也会造成“热钱”的流入。虚拟的贸易结汇进入国内楼市、股市进行投资,将境外热钱带入国内。
(4)其他一些行为,如对子公司投资。以投资子公司为名,一次性转入资金进入楼市股市进行炒作。外币抵押贷款。某些热钱先将资金存入中资银行,然后再以外币存款作抵押进行人民币贷款。还有一些外汇持有者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卖出美元,转为人民币存款。特别是多年来,国内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外留存有大量的外汇资金,现在也开始参与到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押赌中来,向国内流入前几年存放境外资金的回流是资金内流的组成部分。
3、热钱流入对我国股市楼市的影响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联关系。证券市场的开放使得国际热钱流动急剧膨胀。热钱在股市里大规模的流动反过来又会冲击证券市场和民众的正常生活,2007年的牛市阶段8个月的时间就从3000点冲到6000点,热钱的短期投机性特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股指的上扬,散户纷纷投资,大户单获利后抽身出逃,致使08年股市一路下跌,投资者资产缩水,制造了经济不稳定因素。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热钱的进出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剧资本市场的矛盾结构,增加股市的不稳定因素,引发连锁反应。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对汇率变动干预和控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阻止热钱的负面作用。我国目前对于国际资本流入证券市场实行严格的管制,公开的渠道是QFTI(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国际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首先会抬高房价,民间的资金在“示范效应”下入市,推高房地产价格,从而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人,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引发通胀的产生。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在于,当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破裂时,将直接导致国民财富的缩水,对于社会消费、生产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大量不良资产必然影响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信贷收缩不可避免。资产泡沫破灭通常容易引发信心危机,导致资金外逃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反过来又会促使热钱的外逃,造成汇市的不稳定。
4、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状况较好,短期内不会出现资金的大规模抽离。但是作为新兴资本市场,同样也面临着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泡沫滋生的潜在危险。我国的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的管制能够有效应对热钱的冲击的。一些新兴资本市场纷纷表示,如果未来热钱流入的过快,将采取征税或者行为设限的方式,来抵制热钱快速流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长期来看应该建立健全“热钱”流入流出的预警监控体系。加强对国际资本进入渠道、投资规模和去向的跟踪监测,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严格监管贸易结算、提高利息税等方法阻止“热钱”流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国际热钱的波动:
4.1加强对热钱流动的全程监管
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从热钱的进入、投资规模、渠道、投资方向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测机制。有效识别热钱,对地下钱庄和不正常大笔资金的汇入汇出现象进行彻底的盘查,并实施严厉的打击。加强对个人及各单位结售汇的管理,这会是任务大、成本高的工作,同时加强执行力度。尤其要防止其流向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热钱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投机牟利、择时而出。要建立完善的热钱流出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4.2完善我国资本管制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根据市场供求,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这就又加大了外资进入套汇的动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拟定汇率政策目标,跟踪监测全球金融市场汇率变化,研究检测国际资本流动”,这也显示了国家非常重视汇率机制问题。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其双向浮动,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逐步消除国际热钱对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的预期,进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安全。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防止过量的货币供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的调整机制,密切观察经济形势,可采用加息手段收回过剩的流动性;主动进行市场风险提示,加大楼市、股市调控力度。在股票市场上,一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给热钱创造了许多套利空间。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如最近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都有利于我国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其次,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中关有房管部门需采取系列措施,如适当控制推地的节奏,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力度,重新启动限价房等“保障房”工程,保障楼市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引导和督促政府的财政支出和银行项目信贷资金回归到生产建设中,防止信贷资金进人楼市、股市,控制泡沫。从而确保資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对有关热钱问题的研究有很多,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做好热钱流入监管,流出把关等工作,是一个迫切而长期的课题,值得深入的研究,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运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张宗新,“热钱”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决定中国经济走向的第三种力量,新金融,2008。(09)
[2]刘刚,白钦先,热钱流入、资产价格波动和我国金融安全,当代财经,2008,(11)
[3]陈支农,巨额“热钱”考验中国[刀,国际融资,2004
[4]王健君,“热钱”挑战金融监管体制[J],嘹望,2003,(43)
[5]刘杰,面应对“热钱”进入[J],国际金融电脑报,2005,(05)
[6]李连三,热钱流动引发的忧思[J],国际金融家,2005,(02)
[7]蓝斌男,刘兵权,国际游资对我国资产泡沫形成的影响,财经市场,2006,(10)
作者 杨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