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外贸区域市场拓展战略思考

作者
作者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区域经济合作也加紧其步伐迅速席卷全球。在讲述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拓展外贸区域市场的作用,进而为我国今后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开拓外贸区域市场提供了一些战略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外贸市场;拓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9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也波及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GDP的主要增长方式之一。为了能够努力拓展外贸市场,也促使我国必然要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快速地发掘新的外贸区域市场,积极地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合理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又一次的发展浪潮。从人口、资源、经济总量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是我国参与的主要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组织:
  1.1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成员之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2001年11月,中国在“10+1”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与东盟领导人达成共识: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此,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愈演愈烈,2010年1月1日的到来,意味着,一个人口超过17亿、经济总值达24000亿美元、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将有力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3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签订)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签署,CEPA是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两岸四地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一个新起点。2005年10月18日,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就CEPA的进一步开放,又达成了第三阶段协议。协议规定,在货物贸易方面,内地将自2006年1月1日起,对输往内地的原产香港货物全面实行零关税,这也为内地深化拓展港澳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推动力。
  1.4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
  2004年11月18日,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启动。经过整整一年五轮紧张的磋商后,双方于2005年11月18日最终就自贸区达成一致。中国和智利间的FTA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FTA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FTA协定。2006年10月1日,中智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两国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中国与拉美国家以及智利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5中国—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
  近年来,巴基斯坦曾多次向我国表达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的意愿。我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主动提出商签优惠贸易安排的思路。并与巴于2005年11月3日巴总统穆沙拉夫访华期间签署了《中巴优惠贸易安排》。《中巴优惠贸易安排》解决了由于我按照《曼谷协定》给予印度产品关税优惠待遇,可能对巴对华出口造成冲击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与外国政府签署的第一个双边优惠贸易安排,这在我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6中国参与的其他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至今,中国洽商或在建的自贸区已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包括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一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国—印度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的启动、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中国—冰岛自贸区、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等,这些自贸区的建立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往来。
  
  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拓展外贸区域市场的作用分析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种途径,但现如今拓展市场、扩大贸易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方式。所以,这也必将对我国外贸区域市场的拓展与深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东南亚,虽然在与东盟十国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前,中国与十国中的一些国家已经有了经贸往来,但是规模都不大,经贸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但在中国参与形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与东盟逐步调低7000种产品的关税,已经在2010年前将关税减到0或至5%。关税的减免则大大的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使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好体现,因而也激发了我国企业开拓和占领东盟市场的欲望。区内各国均受到了来自区域经济合作的好处,在扩大各自外贸市场的基础上取得了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
  其次,在南亚,刚刚签署的《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协议》,将切实推动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协议,中巴双方将对合计达3000多种的产品先期实施降税。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将为我国开拓南亚这一广阔的市场打开了大门。
  再次,在南美洲,中国与智利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和智利之间的货物贸易,智利也将成为我国在南美大陆开拓的第一块外贸市场。同时,通过中智自由贸易区作为跳板,也将开启我国全面拓展拉美国家外贸市场的序幕。
  最后,在大洋洲,中国与新西兰的FTA谈判经过前八轮的磋商和交流,目前谈判已进入实质阶段。中新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12%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虽然中新贸易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新西兰这一市场已经得到开拓,但是由于在货物贸易结构上,中新两国互补性强,新西兰的乳制品、羊毛、原木、锯材、纸浆和种牛等是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而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类、家用电器、自动数字处理设备和家具等产品在新西兰也广受欢迎。因此,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化双方市场的拓展宽度及广度,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实现共同繁荣。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初步形成了既参与跨洲多边合作论坛、地区型国际组织,又对外缔结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互惠协定等多层次、多取向、多种方式的合作体系。这与中国加入WTO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从而为中国不断加大拓展外贸区域市场力度、扩大出口规模、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区域经济合作使中国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边合作不断加深,其中当数对于货物贸易中市场拓展的影响最为显著。
  
  3、通过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来拓展我国外贸市场的战略选择
  
  面对着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制定出适宜的外贸市场拓展总体战略,有选择、有重点的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双边经贸关系的档次,本着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积极开拓,稳步发展的方针,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稳定快速发展。
  (1)在巩固和加强传统的日韩和中国港澳地区市场之外,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传导机制努力深化拓展东盟市场以及东北亚市场。
  中国港澳地区、日韩和台湾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贸易伙伴,未来我国与之合作的方向不仅要进一步提高互相贸易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深入到产业、投资和服务领域,利用日本和“東亚四小”的结构转型时机,努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提高我国汽车、钢铁、化工等产业的素质,进而为我国此类产业的产品日后拓展外部市场打好基础。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努力引进东亚先进的服务贸易经验,不断深化内地与东亚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与融合。
  对于东盟国家,我国要充分利用CAFTA的有利条件,依靠双方互补性很强的经济结构,通过积极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努力扩大我国在东盟国家比较具有市场效益的轻纺,农副土特产品、工艺品、药材、小五金、机械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增加机电产品尤其是成套设备的出口,同时开展技术贸易,使我国的适用技术成为东盟各国欢迎的商品。
  俄罗斯、蒙古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经济活力旺盛。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经过多年建设逐渐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某些产品的技术优势与俄蒙开展贸易往来,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的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加强我国整体对俄蒙的市场拓展能力。
  (2)通过已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媒介作用,积极拓展相邻区域市场。
  南亚地区近年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我国已与南亚的巴基斯坦签订优惠贸易安排可以顺利进入巴国市场的同时,也可借助我国在南亚日益增强的声誉,还可考虑与印度开展某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将在南亚的市场延伸到印度去。从结构上看,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而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铁矿砂、铬矿砂、宝石、钢材、皮革等原料性商品或半成品。近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迅速,中印两国的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总体互补性很强,市场还未能充分打开,经贸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中国应加强与印度的区域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争取通过组建区域合作组织而使印度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外贸市场。
  另外,在大洋洲承接着中国与新西兰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发展态势,澳大利亚则是继新西兰之后与中国商签FTA的第二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其铁矿资源。这也正表明了我国对澳大利亚的这些资源具有十分强烈的需求。因此,通过与澳大利亚签订FTA,可以使我国在获取此类资源方面减少许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我国大量利用此类资源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也为我国开拓新的市场奠定基础。
  (3)重视落后国家及地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首先从立足亚洲开始,进而逐步突破亚洲。目前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地区较多,然而种种因素导致现阶段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没有想像中快。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突破地缘性限制,将参与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贸易安排并列起来,选择理想的贸易伙伴,尽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加大与非洲国家经济合作,是今后经济合作的重点。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非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较快。因此,我们应首先着手与非洲最发达的南非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为未来占有更大的市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伟,当前,外贸企业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J],中国经贸,2009,(12)
  [2]肖德,杜丽莉,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3]田春华,我国外贸拓展的首选市场——东亚市场,经济论坛,1999,(8)


作者 邢新 梁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