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由资产经营为主转变为资本经营为主,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关于财务风险的管理,中小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讨论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95-02
  
  截至至2010年,我国注册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万户,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六成以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同大型企业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比大企业更多的财务风险问题。
  
  1、中小企业现状
  
  1.1中小企业自身特点
  中小企业有别于一些大型企业,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强。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战略。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
  (2)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较少,职工人数少,资产总额较少。其资源有限,融资渠道单一而狭窄,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资金成本高且融资成功的机会小。
  (3)行业涉及面广,业务比较单一。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发销售,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经营活动简单,在市场上不占统治地位,竞争力较弱。
  (4)组织结构简单,人员十分有限。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较不全面。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企业决策通常由业主做出,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完善。
  1.2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正如前面所述的特点,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都无法避免。就财务风险而言,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量少,尤其是现金数量少。由于资金量少,中小企业一般不太注重长期投资,而主要把焦点关注于日常的短线经营活动。也正是由于把短线投资看得太重,因此会随时把多余的现金投入经营活动,使得现金的持有量很少;另外,如果销售不畅或虽然销售状况良好但货款回收不力,依然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畅。
  (2)资产的变现能力差。资产的变现能力,取决于企业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受客户的青睐程度。一般来说,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越大,可变现的能力就大;受客户的青睐程度越高,该资产的变现能力也越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资产的本身特性,使得资产变现能力不强,也会导致或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3)企业资信度低下。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大,各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对于那些宁愿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的金融机构来说,显然会把中小企业打入另类。因此,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要想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难上加难。
  (4)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目标,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硬道理。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只能维护企业的生存;只有扩大再生产,并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才是提高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的外部环境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结构和经营者的内部原因。
  2.1企业内部原因
  (1)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管理者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导致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具体表现为现金管理不严,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
  (2)抗击风险能力弱。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其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实行的是“点模式”的发展策略,很少多元化经营,这样就集中了风险,使得其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也带来了相应的财务风险大的弊端。
  (3)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中小企业中,人才缺乏是普遍的现象,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更加缺乏,主要是企业主负责,但是多数企业主则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所以上述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处于低下的水平上,增加了财务风险。
  (4)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像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有但未认真执行。
  2.2外部环境因素
  (1)政策倾斜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有限。在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国家政策扶植体系尚不健全,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这致使中小企业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而制定的法规政策依然是主流,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不平等政策仍然存在。
  (2)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融资困难。银行在贷款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项目的市场前景,二是企业的偿债能力。由于市场具有不稳定性,盈利能力描写的内容相对较虚,因此,银行机构更看中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是企业的抵押物和担保机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可以拿出手的抵押物价值有限,而担保公司的担保条件也较为苛刻。银行由于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根据上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在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点出发,以有效地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1)加强资金的管理。首先,中小企业可实行保守的财务政策,保持企业合理的长短期负责的比例,减小负责风险和成本,如合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些企业不需要支付利息的流动负责。其次,中小企业应优化资金的占用和分布,如缩短债务过程,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中小企业应加快生产经营资金的流动和周转,一方面,企业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存货比率;另一方面,企业要控制好存货周期、应收、应付账款周期。
  (2)采用合适的风险策略。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通常可采取多元化经营、风险转移法等策略应对风险。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转向保险公司。
  (3)健全管理机制。要健全管理机制,首先就要任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减少因人才的缺乏造成的人为原因风险。再者,消除中小企业原先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弊端,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思想为指导,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中,以便加强监督,确保财务运转的安全。
  (4)诚信经营,建立纵向的战略合作关系。诚信经营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无须多谈,在企业经营顺利的情况下,应该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沟通。避免拖欠供应商的欠款,以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要知道,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企业主的品德价值往往可以拯救一个企业,而这些品德价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的诚信经营积累。
  (5)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各中小企業必须努力培养与银行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良好的银企关系可以使得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在到境外融资,例如,企业可以到国外上市,还可以通过债权、股权或以知识产权入股,与外国企业合伙成立上市公司,也可以尝试通过国内的担保机构向境外的银行、财团贷款。此外,租赁融资、交换股权等融资扩张方式也越来越流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吴少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 郑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