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焊接工程中的作用思考

作者作者

  摘要:研究焊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从设计立标、焊工立案、工艺立法等六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焊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G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60-01
  
  管理是一门现代科学,在生产领域中,它和技术的发展是并行的。现代企业就是靠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同时发展而发展,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现有大部分企业,则更应加强管理学科的发展。现代管理,已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数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论。
  焊接工程管理和其它工程管理一样,内容十分丰富。从原材料,焊接材料进厂复验,保管使用产品设计立标,工人立案,工艺立法,工装保证,检验入级,确定质量管理点到建立完整的产品质量档案。每一环节的管理状态,标准化程度,都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都受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直接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各环节、各要素实行全面的、系统的有机管理。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生产过程,只有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认真的管理,充分的标准化,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生产体系,即通常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只有建立起这种生产体系,产品质量才是可控的,稳定的,可靠的。
  以下就焊接工程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逐一述之:
  
  1、设计立标
  
  这里所说的设计立标,系针对焊接活动全过程而言。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焊接工作全部活动的依据。标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总结,又是组织生产、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把焊接工程管理的立标工作或叫标淮化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1)焊缝类别的确立任何焊缝的设计,均从其受力性质和工作状态两个方面着手,确定焊缝的类别。钢结构设计规范通常将焊缝分为三类。其中一、二类焊缝属重要焊缝。除此之外,各部还针对自己的系列产品结合行业标准对焊缝类别另有详细规定。焊缝类别确定后,其检验方法,抽查百分率和焊缝质量标准也随之明确。
  (2)焊接质量分级和检验标堆的确立。目前对焊缝质量级别的划分不很统一,各种检验方法及其检验标准之间又有差别。焊缝外部质量分级就更粗一些,一般只对表面气孔,单面焊的未焊透和凹陷有分级规定,其它如咬边、焊瘤、挂淌、弧坑、包角和凹陷等只规定合格与不合格两级。焊缝级别和焊缝类别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有的规范也提到一类焊缝其质量标准应按一级控制,二类焊缝按二级标准控制。但更多的是对一、二、三类焊缝只在检查方法的规定上和抽查百分率上有所区别而焊缝射线探伤内部质量常取一、二、三级为合格,四级为不合格。超声探伤常取一、二级为合格三级不合格。总之,企业组织生产活动,在投产前应针对本企业生产特征,产品类型与归口关系,确立焊缝分级标准和检验标准。一旦上述两项确定后,图纸文件上对焊缝标注就可只标焊缝的“类”和“级”,而不应再出现一些重复规定和不合理的要求当然对焊缝的特殊要求除外。象“该焊缝属重要焊缝,要保证焊透。不允许有气孔、夹渣、咬边、焊瘤等缺陷”之类的提法实属不妥。因为即使一类一级焊缝也允许有一定的气孔、夹渣、咬边、未焊透,只要不超标,焊缝还是合格的。
  (3)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主要指工艺规程、规范之类,焊接工作有其通用部分,也有特殊之处,如对焊接材料的使用要求,焊工资格的规定和焊接工艺作风的规定则属通用部分。而对冬类焊缝的对装要求,焊接要求一一包括工艺试验,焊接能量,层次,预热,后热规定则是特殊的。不论前者或是后者,都属工艺标准。
  (4)焊工考试标准。
  焊工考试应结合生产实际,当然就事论事的机械摸仿也不尽合适。除非有特殊要求。目前我国焊工考试规则有两种形式一是平,立,仰,横和管子焊接、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型;二是背缝可以加垫板或封底但不允许清根。前者多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考试。后者则常用于一般钢结构和船体焊工的考试。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产品性质,合理地选择一种焊工考试规则。
  (5)其他标准:有色金属和其他特殊材料,特殊结构的焊接还应有相应的标准,在此不赘述。
  最后还应明确,立标工作归口标准化部。但不可闭门造车。选、制、修定标准都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生产工人的意见,要体现标准的严肃性、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和群众性。标准化部门要有明确的立标、发标制度和程序,一经立标就应严肃执行,体现标准的指令性,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2、焊工立案
  
  焊接是结构生产的主要控制工序,焊工是关键技术工种,因此提高焊工素质加强焊工管理,是关系到结构质量的大事。焊工应充分意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工艺才平和质量意识。焊接在现代化生产中是一门通几技术而不是传统工艺,那种不学理论师付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应改用专业技工学校和专业训练班来代替,在理论方面,焊工一定要了解以下一些基本知识,即焊接电弧的物理过程焊接接头形成的机理焊接结构应力与变形等。这样才一能自觉的运用手中的电弧焊出优质焊缝,才能能动的进行再创造,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此外焊工还应不断的学习规程、规范、标淮、条件技术条件,用以规范自己的技术,标准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操作工艺规程。
  建立焊工档案是加强焊工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对于一个焊工的理论,实际培训、学时、成绩、工作中的质量表现,参加比赛的名次及其工作、行为的优劣等均应有所记录。这样可以随时掌握焊工的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思想状态,以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和奖惩意见。促使焊工加强自身管理,更快的进步。
  3、工艺立法
  
  工艺是针对企亚的实际二产条件,为实现既定的质量指标去组织生产的一种手段、方法。所以说任何产品都应有自己的特定工艺。所谓工艺立法是建立在工艺试验基础上的法律过程。在新产品投产前,对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和一些特殊要求,均应事先由工艺科提出工艺报告,交试验室或车间试验组验证。工艺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零部件号、图号、材料、坡口型式、焊缝类别、质量等级、特殊质量要求、焊接方法、焊工资格、焊接材料性质、一规格、焊接层次、线能量控制、清根要求、预热、一后热规范和检验方法等。经验证,对于达到质量标准的工艺,经总工艺师或总工程师签字,完成工艺立法手续,一经立法的工艺文件,严格贯彻执行。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完整的工艺和严肃的立法手续,产品质量才是可控的。那种不讲工艺、自由工艺、口头工艺的传统生产方式,实在是失控生产,产品质量时好时坏,‘有好,有坏。这种生产方式,产品质量只有靠检验把关。或靠有限那么几个人,才能出厂几件合格产品。这种小生产者作坊方式的生产方式再不能持续下去了。
  
  4、工装保证
  
  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焊接生产的工装系数,加强工装管理,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焊接生产一定要有合适的下料方法,加工、校型设备、成型工具,胎具,合格的组装平台、样板、卡规、转胎及予热后热设备等。不能随便焊,焊完了算。要有控制,有把握,有的放矢。这里很大成份要靠工装,用工装保证产品质量,用工装提高劳动生产率。
  
  5、检验资格
  
  从事焊缝质量检验的直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级别证书,并按规定,从事相应级别的无损检测工作。
  
  6、有条件的部位建立质量管理点,加强焊缝质量监控
  
  工厂企业在组织生产、下达工艺的同时,都应选定质量控制方法,编制质量管理图表,确立监控点,建立信息库和反馈处理制度。这就是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对事先设立的质量管理点,进行质量实测,并将实测结果反馈至各有关生产过程和业务部门,以实现分析处理、反馈控制的目的。焊缝直观质量监控,分内部质量监控与外部质量监控两个方面。内部质量检测多用无损探伤方法,标淮也是明确的,反馈渠道清楚,调整处理也比较重视。然而外部质量监控反馈,常为人忽略。尽管也立了一些焊缝外部质量指标,却不被重视。实际上,焊缝外部质量,照样会降低接头的强度,且不说表面裂纹,就是焊缝余高、咬边等超标也会导致应力集中系数加大,降低接头强度。角焊缝的焊角尺寸,更是一个直接的强度指标。当然焊缝外观质量还直接影响产品的整洁美观,所以必须加强焊缝外观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全面质量。
  焊缝外观质量控制不能仅留在把关上,还要对外观质量提出总体评定标准,明确的定量的分出质量等级,并通过这个评定来预测焊接工程能力水平,提出处理标准。这就需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分散的无规律的质量参数内部规律揭示出来。运用一般的数理统计来评定焊缝外观质量、焊接工程质量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工厂中推行,对于提高焊缝外观质量,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对我们现行企业焊缝质量管理也有着普遍的意义。当然,上述方法,理论还应在实用中进一步发展。


作者 孙伟松 宫艳斌 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