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研究

作者
作者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所有大学生面临的问题,高校如何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是目前高校工作的重点。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主要就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人」从根本上而言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分析了立德与树人的关系,从而引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必然趋势,并对二者协同融合的育人机制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立德树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29

0 引言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足以看出整个社会对就业的重视。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主要是以高尚师德培育出具备优秀品德与学德的大学生;树人主要包括学校招生、培养教育和就业三个过程,学生的就业的情况直接反映了高校育人的质量,因此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促使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每年的毕业人数剧增,在如此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的就业观不端正、择业观具有功利性等问题,从根本上分析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求职之前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引导,从而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使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下的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乃至成才的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及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端正学生品行。学生的三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促进高质量毕业,更能够精准就业,培养更多有德有品有能力的时代新人。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较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呈现出一些弊端。

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滞后性,缺乏先进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普遍开展,目的是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业到事业的顺利过渡和衔接。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普遍开展,目的是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业到事业的顺利过渡和衔接。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只注重形式,流于表面,不关心取得的成效,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一方面很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多集中在大三或者大四,在学生即将求职时才开设此类课程,此时学生并不能立刻学以致用,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课程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的开设此类课程,过于广泛和笼统,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被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滞后性还体现在相关课程开设多集中于大学期间,此时学生已形成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判断,而中学阶段是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黄金教育时期,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还有利于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发掘自己的兴趣点,从兴趣到所学专业进而转化为所从事的职业,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是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大一开始开设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明确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学业和事业。

1.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传统化,缺乏创新性

新形势下,时代在不断变迁,科技不断创新,社会不断进步,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0」后的毕业生即将走入就业岗位,面对新的受众群体,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毕业生的要求。在传统的教科书版的职业生涯教育背景下,高校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寻找创新点,分析「00」后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步入求职岗位之前,更好地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不断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时代教育背景下,分析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从学生本身分析,具体分析学生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开展与时俱进且因专业而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改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被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规划大学学习和目标,那么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将得以实现,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职业规划的主角,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

1.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更多大学生能够择己所长且择世所需,高校纷纷把职业生涯规划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但是此类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学生对于课堂中所学过于形式化与书面化,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学习成果的良性循环。这也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被重视,学生只有领会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因材施教,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使教育成效最大化发挥。

2 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途径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强调「立德」与「树人」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立德」其中一方面要树立「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唯有师德高尚才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与学德;另一方面要树立「端正的学德」,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三观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就业观。也唯有高尚的「师德」与「学德」,才能圆满完成「树人」使命,形成德育促进育人,育人质量引导德育,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入耳,国家应依托教材为载体,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

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不断入耳,更加注重教材编纂的内容和质量,在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注重融入职业认知、职业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将其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的延伸和补充,会使教育成效更加显着。依托教材为载体,发挥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凡事有规划、有目标、有行动,凡事抓落实、抓途径、成效、这样二者的融合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成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规划,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充实,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于「德育」,旨在培养高尚品德、正确三观的且学识渊博的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针对学生自身特长、专业特色、职业特点等,综合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与计划,这些都会更加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融合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规划更加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原本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规划有序、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更好地使学生所学专业专长更好地转化为所从事的事业,那么职业生涯教育在其中就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入心,教育者应依托课堂,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齐头并进

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教育者依托课堂发挥作用,教育者充分发扬高尚师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借助教材依托课堂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学生的学识,充分发挥课堂思政的作用。在课堂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职业规划教育的反作用,反作用于学生目前所学课程,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标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人生观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职业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知道目前所学如何致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探寻发展,真正发挥教育成效。

2.3 入脑,受教育者依托社会实践,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似相溶」的理念不断入脑,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教材依托课堂的所学,要寻找学以致用的载体,社会实践是检验所学如何所用的最为广泛便利的形式。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也是连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工作岗位的桥梁,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的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寻找合适的实践形式将内化于心的精华外化于行,经过不断的运用和升华做到熟能生巧,进而应用到未来求职和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更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未来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理论的实践转化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育者的无私付出,更需要受教育者的积极进取,唯有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入耳、入脑、入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社会、学生看似是三个不同的个体,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高校为社会传输力量,而这个力量就是高质量的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强的竞争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机融合,在铸魂育人的同时,更能发挥育人成效,强化自身本领,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打通二者协同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相互作用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抓紧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N].常德日报,20200427(001).

[2]晋浩天.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将达 874 万人同比增加 40 万人[N].光明日报,20191103(001).

[3]余超.基于终身化教育理念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6,(24):6870.

[4]王晶.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5]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1):5862.

[6]蒋传海.高校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J].重庆与世界,2018,(20):48.

[7]崔艳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的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7):142143.


作者 苗蓝亓 许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