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化的高等学校用人机制

作者
作者

摘 要:按照国家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教育发展规律和岗位特点,就目前高校中存在的用人方式和可能出现的用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元化用工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性。通过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达到优化人员素质和队伍结构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关键词:人事制度;用人机制;人事代理;劳务派遣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9901

1 确保教师岗位采用事业编制,明确教师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主体地位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高校事业编制数由上级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规模、学科建设规划、专业数量和学生数进行科学核定,目前高校事业编制工资和津贴来源都是财政全额拨款。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师是具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实施者,教师是高校人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调动教师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保证,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是所有高校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即使在编制比较紧张的高校。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才会逐步提高,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 在部分管理和教辅岗位中积极探索人事代理制度

在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采用多元用人模式,适应了高校发展的需要,在一些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不高的教辅和管理岗位上,尝试使用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改变学校人员能进不能出、单向失衡流动的状态,促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员分流出去,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形成双向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逐步实现学校用人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的转变,达到合理配置学校人力资源的目的。

人事代理是对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把人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区别开来,使各类人才割断了以人事档案为核心的对单位的依附关系,保证人才有充分择业的自由,又增加了他们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

人事代理能使学校从繁杂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人事代理人员的业绩和表现进行考核,选好适合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在人事代理过程中,如果有较为优秀的教职工涌现出来,高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解决部分人事代理人员事业编制。但是在解决事业编制过程中,要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不能挫伤因为程序问题伤害其他人事代理人员,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甚而影响学校发展稳定。

3 劳务派遣将成为高校用工方式长期存在

近年来,普通高校专业规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为了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学科研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后勤服务人员也会根据高校发展规模增加,如果这一部分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势必造成编制紧张和用人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相关人事政策,合理有序使用事业编制外人员,解决因编制限制而出现的一些临时性用工需求的不足。

高校在不断优化内部教学科研人员结构和培养内部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还需引进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博士、教授,和有学术影响的专家与学科建设的紧缺人才,形成以优秀博士为主体的人才后备队伍,支撑学科专业发展。部分高层次人才家属因为不符合学校随调条件,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可以解决其家属工作问题,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

部分临时性、不确定性的工作岗位采取劳务派遣,可以减少内部人员储备,降低固定人工成本。同时,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后,劳务派遣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工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由派遣单位负责,极大地降低了劳动管理成本,提高了自身效益。

针对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业绩、工作能力、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符合,建立适合劳务派遣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和反馈,调动劳务派遣人员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组织送温暖活动及节日慰问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培训及相关福利,增加人事代理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陈乐平.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2).

[2]黄声明.试论《劳动合同法》下项目施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J].建筑经济,2010,(02).

[3]赵靖.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4]刘松梅.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网络财富,2010,(15).

[5]李升红.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5).

[6]周延.高校进一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7]江瑶.《劳动合同法》对高校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8]潘文东.依法规范高校用工管理推进高校工人队伍建设[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5).


作者 吴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