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

摘 要:从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定价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当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实行区别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情况下,下游潜在竞争者进入或不进入市场时厂商进行创新投资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对成本减小的临界值和社会总福利进行比较,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间产品;区别定价;统一定价;产业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1103
1 引言
技术创新能力是新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理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1)知识溢出理论角度,如,Von Hippel(1994),Audretsch(1996),Lawson(1997),Capello(1999),Feldman(1999),Carrincazeaux 等(2001)。(2)网络环境理论角度,如 Camagni(1991),王缉慈(2001),王大洲(2001),李勇刚(2005)。(3)复杂系统理论,如 Rycroft 和 Kash(2000),Best(2001),Chiles(2001),Swann 和 Baptista(2002),Brenner 和 Grief(2003),Lichtenstein(2004),赖迪辉(2008),张永安(2008)。(4)生态系统理论,如陈雪梅(2003),刘友金(2004)。
以上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理的研究主要是从集群内企业间互动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很少涉及集群内部上下游厂商间的策略性行为,如上游厂商对中间的定价方式(区别定价或统一定价)以及下游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情况都可能对下游厂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本文尝试从微观的角度切入,从中间产品定价的角度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理进行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建立基本模型,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分析产业集群内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实行区别定价和统一定价时,下游厂商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2 基本模型
2.1 基本假设
假设在产业集群内纵向产业链中,上游有一个垄断厂商 M,下游有一个在位厂商(厂商 1)和一个潜在进入厂商(厂商 2)。上游厂商向下游厂商提供中间产品,边际成本为 0。下游厂商用一单位的中间产品生产一单位的最终产品,下游厂商 i 的边际成本 ki 包括购买中间产品的成本 wi(也就是上游厂商对中间产品的定价)和生产成本 MC1=c。在位厂商能通过 R&D;来降低成本,如果它选择进行创新项目投资 I(θ),则能以 I 的成本将边际成本降低 θ(θ≥0)。下游厂商 i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产量为 qi,最终产品市场的逆需求曲线为 P=a-Q(其中 Q=q1+q2,0≤c
2.2 博弈过程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考虑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第一阶段,厂商 1 决定是否从事一个创新投资项目 I(θ)。第二阶段,上游厂商 M 观察到厂商 1 的决定后,对每个下游厂商所购买的中间产品定价为 wi,上游厂商可以对下游厂商实行区别定价(D)也可以实行统一定价(M)。第三阶段,下游厂商观察到上游厂商的定价 wi 后,进行古诺竞争,下游潜在进入者根据利润结果选择是否以相对成本劣势 Δ 进入下游市场。 3 区别定价情形 3.1 下游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时 当下游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时,此时下游市场上双寡头并存。采用逆向归纳法,先分析博弈的第三阶段。下游厂商选择的产量 qi 应使其利润 πi=(a-Q)qi-k 作者 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