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探析

作者
作者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外贸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新兴方式,为我国外贸企业在寻求市场、减少贸易壁垒等方面提供了帮助;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我国的外贸企业应通过改变落后的商务意识、健全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我国电子商务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7101

1 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

1.1 提供巨大市场,减少贸易壁垒

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国在入世后,对外贸易增速已经连续 5 年保持在 20% 以上。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更多贸易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潜在客户群,同时,企业不再需要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或办公地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站及外贸站点主动发布供求信息,将产品或服务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打破了国际和地区之间的壁垒。

1.2 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传统国际贸易包括洽谈、签约、报关等程序,这些过程需要人工处理,容易发生错误并导致交易效率低下。据统计,按传统方式制单所造成的延误、出货受限占 6%,收账缓慢占 35%,过量存货占 18 %,生意损失占 17%。采用 EDI 后,商业文件的传递速度提高 81%,由差错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 40%,文件处理成本降低 38%。使用 EDI 的公司通常可以节省 5%-10% 的进货费。电子商务的应用抛弃了传统纸质单证,在网络上便可以实现瞬间传递,使得业务流程精简,业务运作效率提高。

1.3 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

电子商务本质上就是一种节能的商务模式,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站点主动发布供求信息,及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可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逐渐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工具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2 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据调查显示,在美国有 60% 的小型企业、80% 的中型企业和 90% 的大型企业已开展了电子商务。然而,在我国 2000 万户企业中只有 1.5 万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网络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落后面貌,才能有效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2)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传统的购货单、合同和提货单等书面文件都被存储在计算机上,容易被篡改、伪造。鉴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则和标准,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新刑法中也只规定了侵入特定计算机系统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致使许多企业「谈网色变」。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关注相关网络管理、信息安全、财务结算、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问题,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关税、付款、版权等政策和法规。

(3)重视技术研发。电子商务发展涉及外经贸及与其业务相关的海关、银行、税务等诸多部门,当前围绕着 CA 认证、电子支付、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却相对不足,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企业的应用和推广。国内电子商务所涉部门应加强联系、共同研究,改变国内网络「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通过技术资源整合,早日实现国内网络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1] 程大为.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吕永卫.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与合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

[3]南洋.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5).


作者 怀艳杰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