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普遍存在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两张皮」的尴尬融合现象。产出导向法倡导的「全人教育说」理念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中,探究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与路径,以期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思政融入;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78
0 引言
从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并探索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到 2020 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新时代全体教师肩负的责任。但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却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和教学设计生硬叠加,育人实践与教学活动「两张皮」的状况。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实现「思政 + 专业」的有机融合与对接?文秋芳 2014 年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 POA)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1 产出导向法概述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及其教学团队,针对中国外语教学中广泛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原型基础上,经过近 10 年实践研究,于 2014 年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为指引,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教学假设的理论支撑下,通过以教师为中介的「驱动—促成—评价」反复循环的教学流程,实现「交际」与「语言」的双重英语教学目标。POA 理论诞生至今,文秋芳团队始终坚持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对其不断更新与完善,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例如,2017 年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在教学假设部分增加了「以评为学」及「师生合作评价」的内容;二是在教学流程部分将「教师为中介」改为「教师主导」,教学流程更加强调三个环节间的互动和循环。2018 年又进行了两方面的更新:一是在教学理念部分新增了「文化交流」,将「全人教育」调整为「关键能力」;二是在教学流程部分将教学三循环改为 N 个内部小循环和整体的大循环,并将「教师主导」再次修改为「教师主导 + 师生共建」。这些更新与修订使 POA 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个步骤更清晰,操作性更强,专业教学与育人目标更具时代性。
与此同时,文秋芳在对 POA「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进行阐释时特别指出:「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外语课程不仅要完成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教师可通过产出任务的话题选择、输入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设计来实现外语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在话题选择上,POA 认为有利于人文性目标实现的话题可分为两大类:(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输入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选弘扬正能量、思想境界高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也可挑选反映国内外社会和政治热点话题的语言材料,用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不难发现,POA 的「全人教育说」理念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能否将 POA 应用到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育人的双重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验来进行探索性研究。
2 教学实践设计
2.1 教学基本信息
此次教学实验选择的是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商务综合英语。授课对象为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下学期三个班学生,班级人数分别是 43 人、42 人和 45 人。该课程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年出版的《职业综合英语》2(第二版)为教材,计划周学时为 4 学时,8 学时完成一个单元。此次教学设计选取教材第 5 单元,主题是 Brand(品牌)。根据教材的原始内容,本单元通过 Warming-up,Reading A,Reading B,Listening & Speaking,Writing,Mini-project,Language Lab 和 Self-study Room 8 个部分的学习,实现 4 个教学目标是:(1)认识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知道如何用中英文称唿它们;(2)了解品牌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品牌命名方法;(3)通过哈根达斯的案例了解品牌成功的关键;(4)了解特许经营策略,制作不同用途的传单。
从上述教学内容与目标来看,均缺少思政育人的设计内容。据此,笔者在原有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应用 POA 的流程对本单元任务进行重构并加入思政育人目标与设计,以期能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2.2 教学设计重构
2.2.1 教学目标
此次教学实验选取的单元主题是「Brand(品牌)」,笔者在教材原有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整合重构,确定了以下 3 个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品牌介绍的常用英语词汇和表达法;了解品牌命名的常见方法;了解品牌创立的重要性和要素;了解特许经营策略;了解部分国内知名品牌的发展历程及其企业文化。(2)能力目标:能识别并用英语准确读出部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名称;能用英文为品牌命名;能用恰当的英语对品牌进行简单介绍;能用英语设计并制作不同用途的传单。(3)素质(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理性对待国内外品牌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商道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提高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2.2.2 教学过程
笔者围绕上述 3 项目标,以教材内容和任务为线索,依据 POA 基于「教师主导 + 师生共建」「驱动-促成-评价」N 循环的教学流程,将本单元教学内容重构为 1 个总任务和 5 个子任务:总任务是「用英语为一家中国公司进行品牌介绍并为该公司做一份在广交会使用的产品传单」,5 个融入了思政元素的子任务渐进式推进,使学生从易到难、边学边用,在一步步完成总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教学过程见图 1。
(1)驱动:「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在产出过程中发现不足从而激发出学习欲望」的输出驱动环节,是 POA 最具创意的流程部分。本单元围绕总目标,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通过一个对话任务启动教学,实现驱动目标:两位同学用英语谈论自己日常购物时最喜欢的品牌(如食品、服装、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并简单说明理由。该讨论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该任务与单元教学目标较为接近,只是在难度与复杂度上有所降低。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语言表达和内容表达上存在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该任务课前布置,课堂上由学生自愿或教师点名进行口头展示,随后师生进行即时评价,该环节课堂用时 20 分钟。
(2)促成:促成是进行知识与思想输入,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关键环节。在该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及时全面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有效发挥脚手架作用,并根据产出结果及时调整提供帮助的程度,带领学生逐个完成子任务,最终实现总的产出目标。本单元的促成环节由 5 个子任务组成,难度由浅入深,每个任务都渐进式融入思政元素。
现以子任务 4 为例,说明一个子任务的教学流程。① 任务描述:作为国内某公司品牌宣传部门的一名员工,请为本公司的茶叶品牌/电器品牌(二选一)撰写一份英语简介;② 选择性学习与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对课文及补充资料的讲解与指导,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输入的教学资料,从内容、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③ 学生在选择性学习输入的基础上进行成果产出,即品牌简介撰写,教师对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④ 依据自愿或老师点名的方式,邀请 3-4 名学生现场展示产出成果,教师与学生对成果进行评价;⑤ 学生根据师生的评价对产出成果进行修改并进行学习总结。特别提出的是在该任务的设计中,笔者结合教材主题与内容,把以「智勇仁强」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商道文化的相关文章纳入课程补充资料供学生学习,这些补充资料不仅对学生的成果产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输入和成果产出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总体来说,促成环节在设计上坚持教材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学用一体、思政元素贯穿始终的原则,以期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
(3)评价:POA 理论的评价环节既包括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也包括子任务小循环产出的评价和单元总任务产出的评价。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设置于单元教学最后,对整体目标任务完成效果的总结性延时评价,包括复习性产出评价和迁移性产出评价。该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度与不足有清晰了解,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同时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性教学。该环节首先由教师向学生说明评价标准,学生 5 人一组在课外完成后并提交产出成果,教师进行首次批阅,小组根据教师批改意见进行修改,并在课堂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和同学每人一份评分表,根据各组展示为各小组打分。同时,各组派代表说明推荐理由并推选出最优秀的产出作品。
3 教学反馈
本次基于 POA 的教学实验能否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笔者从学生和教师同行两方面收集反馈意见,并结合自己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思考,检验此次教学实验的成败并总结经验。
3.1 学生反馈
笔者参考张文娟(2016)的问卷题项,结合思政元素内容,设计了包含 5 个问题的开放式调查问卷。5 个问题分别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本单元和之前单元教学方法的异同评价」「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3 个班级 130 份问卷在单元教学结束时当堂发放,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 3 天内完成填写。本次调查采取匿名形式,共收回答卷 122 份,其中有效答卷 113 份。
问题 1:「对教学内容的评价」:83% 的学生认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以前的单元充实,学习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教师补充了许多和中国品牌相关的资料。S1: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比其他单元的多,有些内容教材上没有;S2:以前的单元老师主要讲语言知识和商业知识,但这个单元老师补充了许多和中国有关的商业知识,感觉很新奇;S3:这个单元的学习很忙碌,每节课都学了很多东西,虽然有点累,但感觉很充实有收获。
问题 2:「对教学方法的评价」:62% 的学生认为这个单元的教学方法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由于要完成多项任务,须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顺利达成,而且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个人独立的思考、还需要小组分工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S1:这个单元有许多任务,刚开始觉得难以完成,但任务难度逐渐增加,所以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后很有成就感;S2: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但老师给的资料很有帮助,认真学习后都可以用到任务中,有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S3:这个单元的学习都针对任务,目标明确、任务很细,难度也是递进的,加上有小组合作和老师的帮助,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问题 3:「对本单元和之前单元教学方法的异同评价」:61% 的同学认为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比以前的方法更生动有趣,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有学到东西的成就感。S1:这个单元的教学方法使我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思路更清晰,任务操作起来更容易;S2:这次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将教材和补充资料中的内容应用到任务实践中。
问题 4:「本单元的学习收获」:74% 的学生表示本单元最大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在教材之外,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品牌和中国古代商道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信息让他们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国产品牌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同。S1:我们的教材内容都是关于国外品牌的文化与知识,但老师补充的关于中国知名品牌的资料也很有意思,这些企业故事让我对中国品牌有了更多了解,增强了我对国产品牌的认同与信心;S2:以前看影视作品,最爱讲的就是诚信,但在这次的单元学习中还了解到「智勇仁强」这些中国传统商道文化,非常喜欢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思想与理念。
问题 5:「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困难集中在英语表达和内容的选择上,第 3 个子任务中的阅读资料生词偏多,句子较长,有些地方看不懂;第 4 个子任务也有一定困难,主要是在简介撰写过程中不知如何筛选核心内容。S1:阅读资料中有些单词看不懂,影响了对全篇文章的理解;S2:做公司简介时,选择哪些内容进行呈现很难抉择,写少了怕不能吸引人,写多了又怕喧宾夺主。虽然学生在学习与成果产出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与问题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并在困难的激发下寻找答案,促使学习的发生,这也正是 POA 产出式驱动的特色优势所在。
3.2 教师同行反馈
单元教学结束后,笔者召集商务英语教研室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探讨 POA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全体 24 名英语教师中 6 名教师与笔者一样教授商务综合英语课程,且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进度表。通过研讨,参会教师普遍认为:(1)将 POA 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各教学环节之间更具连贯性与整体性;课程设计按照「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安排教学内容,目标更明确、思路条理更清晰,教学设计更严谨规范;而不像之前,上课内容基本依托教材,教师补充和发挥的部分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指引。(2)将 POA 教学流程应用到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能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双重目标。教授商务综合英语的 6 位老师指出:课程思政的实施绝不仅仅是把思政教育目标写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它的有效落实依靠每次课的教学设计,而我们以前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单元教学的某个环节,主要是单元教学结束前,将一些和单元话题接近并含有思政元素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讨论一下就算完成任务,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育人教学设计,从而经常导致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强硬尴尬」融合。但这次教学实验中,我们根据 POA 流程的指引,将思政目标也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并将之融入每一个专业教学的子任务中,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专业子任务的同时也渐近式实现了思政育人目标。例如,本单元课程思政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国产品牌和中国传统商道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结合专业教学的五个子任务,将思政目标也从易到难分为 5 个子目标:(1)识别中国名牌的中英文拼写并正确朗读;(2)了解中国名牌的名称内涵及品牌理念;(3)了解中国知名品牌的发展历程与成功要素,能理性对待国内外品牌,不盲目崇洋;(4)体会以「智勇仁强」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商道文化,并将之应用到品牌简介撰写中;(5)在制作传单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样的思政育人设计更加贴合专业教学内容,减少生硬感,层层递进,学生更易接受。同时,POA 的融入,使教师的思政设计更加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备课更加高效。总体来说,教师一致认为,将 POA 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
3.3 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如实详细记录每堂课的教学流程、学生课堂反应和自己的感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1)将 POA 的教学流程应用到课程设计后,教师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明确,由于 POA 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和目的,并有清晰的实施步骤与要求,所以,每项子任务都按照三个环节的步骤与要求进行设计,可操作性较强,正如教师同行所说:「应用 POA 流程大大降低了教学设计的难度,提高了备课效率。」(2)由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具体,课堂节奏和进度更加紧凑易把控,教学效率得到提高。(3)按照「驱动—促成—评价」流程和难度递增原则设置的子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初尝试后产生「学习饥饿感」,在每个子任务完成后产生成就感,这两种状态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正如学生所反馈:单元任务的完成使我很有成就感,学以致用的感觉使我想学的更多。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课程改革,POA 是中国学者根据中国外语教学实际状况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外语教学法,根据笔者进行的教学实验,将 POA 理念与方法应用到商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备课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不仅如此,将 POA 流程应用到课程思政设计中,不仅使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更加自然、更易操作,学生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专业知识外的思想教育。将 POA 应用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能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国外语,2021,18(02):4752.
[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2(3):387400.
[3]黄浩平,张丹.国内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20,(6):113116.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5]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2):312,98.
[6]李亚玲.工学结合原则下的 POA 教学实验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740.
[7]孙曙光.「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原则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02):2027+9091.
[8]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147.
作者 张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