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
作者

摘 要: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建立与塑造的重要节点,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同时又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焦虑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情绪健康。因此,在互联网形势下建设线上心理平台,提出隐私化、个性化的线上咨询方法,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途径。这种治疗方法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便捷性和面对面带来的胆怯心理,使心理咨询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且有效地保护了咨询者的信息。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线上平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34

0 引言

2020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 3833 万人。其中据统计,有 10.7% 大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大学生自杀者中,性格内向的占 95.2%,孤僻占 52.4%,虚荣心强占 71.4%。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承受能力较低,阅历较浅,对很多问题缺乏理性认识。大学是大学生心理、思想和价值取向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突变、就业压力等因素,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较大,且情况复杂。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宿舍投毒、跳楼等极端做法的情况,不仅给学生自身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大多数人对社会的适应性不高,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1.2 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随机选取山东管理学院 1520 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有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有关数据,具体数据见图 1、图 2。从中分析得,有 75% 的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是特别满意,有 7.89% 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自信,有 49.34% 的人害怕在大家面前发言,有 60.53% 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态度是想规划但无从下手,有 53.95% 的同学认为在心情不好或存在心理问题时,自己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心理状况。通过数据反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感到迷茫。

(2)学生对学习、生活无法及时适应,自暴自弃。

(3)缺乏自信,容易滋生自卑心理。

(4)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等。

2 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宿舍内部矛盾

宿舍矛盾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我们可以知道有 38.16% 的同学在宿舍生活中存在或大或小的矛盾。进入大学之后,班级功能的弱化使得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宿舍生活中,因作息习惯、个人性格、生活观念等原因造成的矛盾是必然避免不了的。这些矛盾或大或小,若是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关系愈发紧张,很容易就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则会产生自杀倾向。此前,中国青年网根据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话题,做了一项有 958 名大学生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显示:42.28% 的学生与舍友发生过矛盾;47.81% 的学生在与舍友产生矛盾后选择「积极沟通」;28.29% 的受访学生表示「有换舍友的想法」。因而在矛盾起因中,宿舍问题不可忽视。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使成员获得归属感,满足其心理需求,它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对他人的了解。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使人感到沮丧、焦虑和烦恼,阻碍其潜能发展,影响生活和学习。

2.2 课程学习困难

每个人心中的大学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真实写照往往是:考上普通的大学;跟风选择了自己不热爱的专业;学习成绩不好不坏;生活没有目标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是当下大学生产生焦虑的一大原因。调查问卷显示,有 65.13% 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困难,67.76% 的同学认为学习任务很重,44.74% 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由于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方式,主要靠个人自觉性。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及不会合理利用安排时间,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产生考试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3 经济独立问题

进入大学以来,大学生第一次掌握自己的经济大权,大多数人并不是合格的经济管理者,往往影响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显示,存在 24.34% 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不满意,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大部分学生因害怕被批评而不敢继续向父母要钱,因此,兼职以及小额贷款成为其关注的目标。

进入大学相当于进入半个社会,有的学生希望经济独立或多赚零花钱而选择去兼职,有的学生则出于攀比心理,而选择去兼职。据统计,大学生勤工俭学意识日渐提升。2013 年全国大学生每日通过各类兼职网络平台找到兼职工作最高可达 14500 份,日均 9530 份。据调查,高达 87.63% 的大学生曾做过兼职,这表明兼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兼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其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极其容易上当受骗。诈骗分子通过收取报名费、收取提成、骗进传销组织等手段进行诈骗,利用大学生单纯的心理和缺少的社会经验来一步一步的诱惑,因诈骗金额不是很大,不足以构成刑事案件,被骗财产很难追回。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打击,不仅在财产上受到损害,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还会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在开销不够时选择借贷,这也许会解一时之需,但其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预估的。校园贷款具有巨大的危害,校园贷款利用无需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就可以申请一定金额的贷款的花言巧语来诱惑大学生,其背后的利滚利陷阱往往导致大学生负债累累,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伤害。因借贷受骗而引起焦虑、抑郁、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

2.4 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需要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他们对此抱有渴望,但却往往对现实不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步伐,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障碍,最终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调查问卷显示,存在 79.61% 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给自己带了压力。

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校园,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的群体,有着建立人际关系的渴望。然而,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群会令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增加社交焦虑,缺乏有效的社交行为。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来讲,复杂的人际关系势必会增加其心理负担,造成社交焦虑。对于社交焦虑个体,其担心的或无法适应的社交场合都有着共同的特性,个体可能在这些场合中受到他人的审视或评价。

3 基于线上平台解决心理问题

3.1 线上心理疏导的背景

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由于个人因素不愿意面对面咨询服务、咨询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步等,导致传统心理咨询难以适应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也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其固定的工作流程导致了排队延迟和信息反馈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范围有限,主题活动没有良好的参与主动性,影响了高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进程。可见,传统的高校心理咨询部的咨询工作和后续反馈有待进一步完善。

3.2 线上心理疏导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在悄然增加,而大家普遍面临着无处诉苦、无处释放自己的情感问题,长期积压在内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但依然存在有些学生线下不好意思去找心理医生辅导或害怕信息泄露等各种问题,这时线上心理辅导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线上心理服务以咨询为主,以心理微课堂、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为辅,借助「互联网 + 心理咨询」的模式不仅有效地避开了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的弊端,也解决了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面对面咨询的问题。同时也会严格做好信息安全措施,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

线上心理咨询系统的开发将有助于在心理咨询老师和需要咨询的学生之间架起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扩大了心理咨询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克服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咨询中断,从而有利于心理咨询老师有效及时地进行问题的解答。目前,网上心理咨询发展迅速,其便捷、灵活、隐私性强的特点也满足了公众的需求。

4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显得尤为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心理咨询是信息时代心理咨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线上咨询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咨询师进行咨询或倾诉,双方的互动更强,更容易达到帮助用户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娄鹏宇,任瑞,李敏,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9):203.

[2]张晓田.新时代大学生焦虑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新西部,2019,(06):144-145.

[3]谢宇格,刘晓华,杨荟,等.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5):203-205.

[4]王永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焦虑、自尊的相关研究[J].金田,2013,(05):392.

[5]陈晓琳.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调节方式探析[J].农家参谋,2020,(11):287.

[6]阳德华,李思洁.大学生社交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A].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4.

[7]曹美,张海燕.大学生学业焦虑的解决方案[J].现代交际,2019,(18):156+155.

[8]高馨.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9):97-100.

[9]杨苗苗.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J].高教论坛,2020,(07):112-115.

[10]秦丹凤,何炜轩,梁宝金,等.高校大学生线上心理辅导平台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46):6-10.

[11]Houston G.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1969,52(4):211.

[12]Yuanyuan Zhang.Analysis of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2017.

基金项目:山东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 LooK」(S202014438004)。

作者简介:刘婷婷(2000-),女,山东聊城人,山东管理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徐凯(1998-),男,山东枣庄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开发;王小婷(1990-),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山东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处理。


作者 刘婷婷 徐凯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