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还有很多比较落后的地区,所以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存在贫困生,这也是目前社会非常重点关注的一个群体。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各高校乃至社会的重点关注。因此就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问卷)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从湖北工业大学随机抽取 1980 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并提出学校应从不同层面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后期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3.047

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我国的各个高校都在扩招,而学生想要进入理想的大学,就必须要缴纳相应的学费。但是,很多的学生家里比较贫困,学费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因此,在高校中,他们是比较特殊的,更加需要关心,需要社会的关爱,怎样在经济上给与他们帮助,并且使他们减小经济压力,并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科学选择之后的人生之路,这些对于高校来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随机进行了 1980 名贫困生的选取,他们均为湖北工业大学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主要利用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表格,并发放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利用这两个量表,进行网络测试,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做出相应的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测评结果

检出人员院(系)分布情况。根据常模,在测试的结果中,如果在 160 分以上,那么他十分可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再次进行筛查。此次测试,统计结果中 SCL-90 分在 160 分以上的同学有 103 人,其中检出率是 5.20%,并且有 12 个院(系)均有检出。

2.2 心理问题检出率

按照逐级进行筛查,在选出的 103 人中,继续进行分析。在 10 个症状因子中,如果有 1 个是在 3 或者以上,就证明是有症状,并且程度从中等到比较严重。这次研究中,符合上述条件的共有 35 人。

按照 SGL 进行结果的筛查,最后得出有心理问题的为 5.20%。按照因子得分在 3 以上的计算,存在心理问题的有 1.770%,在这其中,主要的是强迫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等。强迫症受到遗传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这个症状,比如学生的紧张状态,或是严格的家庭要求,以及学生内向和退缩等等。但是,不能判断经济困难是否会造成抑郁、敌对和人际关系,这个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3 人格问卷 UPI 测评结果

对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新生的方式就是 PUI 检测。按照学生回答,可以把他们合理分类,主要分为三类,然后不同的给与不同关注。在进行分类时,第一类的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之一。总分 ≥25,第 25 题有时候是否想轻生,如果学生回答是肯定,那么在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为肯定答案。划分为第二类的,其标准是评分在 20-25 分之间,或者是在第 8,第 16 题或者是 28 题中,其中一个是肯定答案,或者是在辅助题中,有其中的一题选择了肯定答案。划分为第三类,则是总分在 20 分以下。这次的测评主要的参考表 1。

根据表 1 可知,通过这次测评发现,多数学生是第三类,说明在我校中,多数的贫困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比较健康,筛查出第一和二类,需要再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对于第一类的学生,他们的分布参照表 2,说明在选出来的第一类学生中,很少有特别突出的症状,他们也没有强烈的轻生想法,多数是需要心理辅导的,这就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多数大学生,他们很少有寻找心理帮助的想法。

3 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综述

3.1 高校要建设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制

(1)加大助学贷款的发放力度。当前,在高校的助学贷款发放中,是以两种形式班里的额,即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高校中,要掌握不同助学贷款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加强宣传,鼓励贫困生的申请,并且帮助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让他们知晓具体的申请和办理流程。从而帮助他们选择助学贷款。并且,高校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学生因为经济条件,而中途辍学,并防止他们的以后不按时还贷。(2)学校要形成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它具体指的是学校组织工作,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自己去劳动从而获得报酬,以此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学生的条件,这项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助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也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多设置学生的勤工俭学岗位,并且确保经费。要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并且给与他们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念。另外,让学生勤工助学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补助,使他们可以完成学业。(3)学校也要利用各种方式,增加对学生的补助。在很多高校中,除了有国家设置的奖学金,还有很多是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但是,高校很少设置贫困生奖学金。因此,为了能够更为全面的提高对贫困学生的补助,高校也要立足于学校的状况,设置贫困生品学兼优的奖学金。

3.2 针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也要针对贫困生,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各个高校开设普及心理健康课程。在各个高校中,不只有必修课程,还有很多的选修课程,但是,却没有单独的按照贫困生情况设置的课程。在实际中,高校要针对自己的状况,设立专门的用于贫困生的心理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通,提高他们的心理认识,使他们能够自信,增强他们自我认可。(2)学校要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室。并且,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和特点,不断加强心理咨询的师资建设,例如,建立心理实验室和音乐治疗室等等。

3.3 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氛围

在高校中,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甚至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要立足于自身的状况,挖掘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帮助解决他们困扰,并形成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1)组建专门的贫困生社团,帮助他们举办各种活动。(2)设立专门的优秀贫困生宣传栏,表扬他们的事迹,从而使更多的贫困生以他们为模范。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对信息化的应用,利用当前的微信和微博等等,对优秀的贫困学生进行表扬,宣传他们的事迹,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强自信心,并为其他贫困生做表率。

3.4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认识,学会审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社会思想呈现多种主流,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自我,特别是贫困生,也是如此。他们最初充满希望,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生活,但是,当遇到现实之后,他们很容易被打击,没有了奋斗的勇气,感觉自己的努力付之一炬。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养成正确的三观,勇于挑战,自强不息。

3.5 为贫困生提供就业机会

当前,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了。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也导致了当前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和焦虑问题,并且,压力的加大造成他们很容易回避现实的心理。因此,高校要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增加他们的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在不同的方面,给与他们充分的帮助。并且,要注意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在毕业之后,如果找到的工作他们觉得挺满意,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那么不仅他们的经济会很快好转,而且他们的心理也会更加的健康和成熟,甚至是在学校中形成的不良心理也会慢慢得到改善。相反,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就业不满意的话,他们通常就会失去继续奋斗的动力,使他们的心理人格中不好的方面更加严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界人士对教育方面也越发重视。目前,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未来的就业非常重要,有部分高校采取的是人才交流会的形式;还有很多高校,则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并且为他们创造一些就业机会。高校要按照自身的情况,固定一段时期就对贫困生展开普查,并且针对贫困生心理,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体系,并且不断推进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

参考文献

[1]朱丽芳,谢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0):875-877.

[2]王秀芝理工科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6):67-70.

[3]张淑琴,李录平.谈家庭经济困难学尘心理贫困成因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4]童燕军,曹宇.高校贫困生的三困问题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

[5]卿再花.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世纪桥,2010,(23):116-117.


作者 岳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