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作者作者

摘 要:通过收集财务风险评价相关文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从作者来源、发表期刊、年份、研究对象、财务评价指标、数据收集时间等方面对 58 篇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发现目前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6.069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文献查询,检索词输入「财务风险评价」,文献来源勾选「核心期刊、CSSCI」,开始及结束时间不限,共收集 79 篇文献,剔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建且未实施具体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后,鉴于财务风险评价文献总篇数有限,选择 58 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占到总篇数的 7341%,属于大样本,能够反映目前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本规律,因此,相关研究具有可行性与可借鉴性。

1 文献基本属性

1.1 作者来源

作者来源不同,对于组织财务风险的理解与评价视角会有所差异,本研究样本来源于两类作者:一类是理论研究者;另一类是实践研究者,通过统计发现 58 篇文献中,参与作者合计 78 人,作者来源于高校的 70 人,占比 8974%;来源于高校财务人员的 2 人,占比 256%;来源于非高校的 8 人,1026%;其中来源于企业的 1 人,占比 128%。从作者来源分析,高校教师是目前我国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的主要群体,来源于非高校作者人数极少,来源于企业本身并且具有财务管理实践经验作者更少。

1.2 发表期刊及年份

研究样本包括 2007-2019 年间 58 篇文献,共涵盖了 23 种期刊,其中财务风险评价成果发表最多的是财会通讯 16 篇,占到 2759%;其次是会计之友 14 篇,占到 2414%;财会月刊 7 篇,占到 1207%;物流技术 2 篇,其他期刊各 1 篇。其中财会通讯、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发表财务风险评价论文累计百分比为 6379%,这三种期刊相关研究成果刊登较多,超过了 60%,也说明了财会通讯、会计之友、财会月刊三种财会类期刊是研究者投稿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主要期刊。

1.3 研究对象

目前,国内财务风险评价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尤其是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在统计中发现,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文献仅有 1 篇,占到 172%;非营利组织 14 篇,占到 2414%;企业 43 篇,占到 7414%,企业中上市公司 29 篇,占到 50%,一般企业 14 篇,占到 2414%,统计分析说明,研究人员把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作为重点是因为企业长期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面临的风险变化较多,所以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客观事实。

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2.1 评价指标内容

出现频数较高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其中盈利能力 29 篇,占到 50%;偿债能力 32 篇,占到 5517%;营运能力 32 篇,占到 5517%;成长能力 25 篇,431%;现金能力 16 篇,占到 2759%。同时使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的文献 18 篇,占到 3103%。同时还包括其他财务指标,如成本控制、筹资风险、资产管理效率、资本风险等。就统计结果来看,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是研究者实施财务风险评价时最常用的指标。

2.2 指标数量

所统计的文献中,其中 1 篇没有一级指标,只有二级指标,其余 57 篇均有一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数量最大值为 12 个,最小值为 1 个,一级指标多数情况下 4-6 个,占到 6724%。58 篇文献,一级指标数量 5% 截尾均值约为 4。

3 研究方法

58 篇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 13 篇,占到 2241%;其次是层次分析法 10 篇,占到 1724%;3-5 篇的有熵权法、描述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评价法、功效系数法、Z 模型、模煳综合评价法。定性方法 4 篇,其他 54 均为定量的方法,国内学者对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定量的方法,其中常使用的是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其他方法研究应用较少。

4 研究数据收集时间

在 58 篇文献中,使用时间数据的 43 篇,占到 7414%,多数财务风险评价使用了相关数据,其中使用截面数据的成果 25 篇,占到 431%;使用时间序列数据的成果 18 篇,占到 313%。同时,研究问题使用数据的时效性体现了研究成果的价值,本文在不剔除发表论文等待所使用时间的前提下,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差取上限计算,通过分析发现,成果发表时间与数据收集的时间相差 1 年的 3 篇,占到所使用数据成果的 7%;相差 2 年的 20 篇,占到所使用数据成果的 4651%;相差 3 年的 14 篇,占到所使用数据成果的 3256&;相差 4 年的 4 篇,占到所使用数据成果的 93%;相差 5 年的 2 篇,占到所使用数据成果的 465%。由于财务数据是已经发生的财务情况的反映,就本文统计而言,1-2 年差距的占比 5351%,其余部分文献使用的数据略显陈旧。

5 结论

财务风险评价始终是组织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财务决策信息。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国内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作者来源单一,财务管理的实践者研究成果少,理论研究人员较多;研究成果主要是发表于财会类主要期刊,研究样本平均容量较大,具有代表性;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量恰当,财务风险分析全面、细致,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为主,但创新研究方法不足,研究所使用部分数据陈旧,成果参考价值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君萍,王娜.我国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会计之友,2016,(11).

[2]欧阳歆.基于 Z 模型的物联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4).

[3]蒋红芸,田凤霞,殷佳雪,等.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会计之友,2011,(10).

[4]林颖华,陈长凤.基于关联规则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3,(8).

[5]侯绍民.基于管理熵的企业集团财务环境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4).

[6]王超.基于模煳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以 X 医药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8,(3).

[7]欧阳歆.基于 Z 模型的物联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4).

[8]沈莹.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11).

[9]高珍.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J].物流技术,2013,(2).


作者 李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