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与学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多的被网络吸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显着。分布式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角度,提倡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为其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兴趣,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分布式学习;网络;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65
1 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勐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和知识化社会。青少年拥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其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青少年来讲,只有借助于学校才能获取全面系统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认知、判断、反思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网络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大学生手机上网问卷调查》显示,84.78% 的学生表示经常通过手机上网,并且其中有 56% 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一小时。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通过手机上网。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让学生感到无趣和枯燥,甚至痛苦的同时网络丰富的信息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良。
2 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授课制在知识构建上的不足
学习是学习者和环境交互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社会的认知。人们自身所构建的知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实在」,是按自身经验解释的世界的「实在」。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或者耳提面命能够完成的。而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坐听的形式,只是知识的记忆的过程,学生无法通过课堂环境对客观实在有深切的感受和认知,也无没有自身经验来解释「实在」,因此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知识的记忆。然而「吾生有涯,学而无涯」,在课堂短暂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讲授给学生,这也可能导致学生所构建的知识体系的不完整。
2.2 传统授课制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传统授课制主要采用课堂中学生记忆知识,期末理论考试巩固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学生虽然记忆了不少知识,但实际上却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记忆的知识,而且学生在枯燥乏味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失去对知识的兴趣与好奇。
另外,这种授课制度中老师占绝对的主导控制地位,学生被要求无条件接受老师的控制,接受所处的学习环境,自主空间狭小,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
2.3 传统授课制异化师生关系
传统的授课制中学生受控于老师,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和思考,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师生之间的课堂冲突。
2.4 传统授课制诱发功利主义
传统授课制通过奖学金荣誉称号等不同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变得功利,以简单的获得物质和荣誉为追求的目标,改变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3 分布式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
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分布在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因而教和学可以独立于时间和地点而发生。分布式学习的应用可以结合传统的基于课堂的课程,也可以结合传统的远程学习课程,或者创设完全的虚拟课室。
分布式学习也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它突破了原来将学习作为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的观念,而是将学习作为一个共同的事业(陈丽,2004)。
与传统授课制不同,分布式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着重于情境、建构、合作与交流,着重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新的远程教育形式称之为分布式的学习(瞿堃,顾清红,2000)。分布式学习模式中学生获取的知识的方式多样,包括视频、音频会议、人造卫星广播等多媒体形式。
3.1 学习者角色中心化
3.1.1 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分布式学习模式中,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课程的交互,利用资源与环境,根据自身的经验不断的建构个体对知识的独特理解。这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锻炼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计划、调整和强化,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1.2 学习者是最终学习行为的决定者
在分布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不受地理位置、时间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完全受自己控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想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的决定学习进度,还可以主动去发现和寻找所需的知识。
这两点都体现了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中心地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截然不同。
3.2 教师角色多样化
在分布式学习模式中,教师的地位从原先的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和合作者。传统授课模式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填鸭式方法。而分布式学习模式中,教师则通过在关键点和兴趣点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与自己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在分布式学习中,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实现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这个平台就是网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甚至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2.1 从传授方面来讲,由传授者转变为经营者和实践者
分布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对资源进行组织和分配,认真分析资源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自身优势,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做好教学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尽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课程和学习经验,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感受。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利用各种突发情景来为学习者服务。
传统课堂的课本相比于现实总是略显落后,而以网络为媒介的分布式学习中教师则可以随时把新的知识内容添加到原来的课程中或者设计成新的学习课程。这一改变看似微小,但却能使我们的学习者能了解到最新的知识,了解到现实的社会,增强了学习者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分布式学习的一个优势,这也要求教师必须积极主动的关注学科领域内的新发展,成为知识更新的实践者。
3.2.2 从结果评价来看,由评价主体转变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分布式学习中,结果的评价是双方面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等进行评价;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主要通过选课率、评优率表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反馈可以积极调动其学习兴趣等正面的情绪,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
4 分布式学习的实施
4.1 分布式学习的技术支持——网络
要实现分布式学习的效果,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信息技术的迅勐发展,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分布式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操作的基础。网络实现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汇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获取信息、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交流。同时,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也对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学会多角度的去分析问题。另外网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高效。
4.2 分布式学习的社会支持——社交网络
分布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通过与教师、专家、同学或者其他社会成员的交流与对话,实现学习目的的一个过程,其中参与的各个成员就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交网络。这种社交网络中,学生可以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各种音频视频会议系统等工具实现与其他成员的交流。
4.3 分布式学习的资源支持——多种形式的资源
分布式学习的资源不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空间和传统的学习资源,一切有利于学习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例如教师、专家、同学、课本、学习材料、各种媒体课堂、图书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
4.4 分布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
分布式学习的形式可以使多样的,目前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系统的分工协作和共同的努力,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实现目标。常见合作学习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
5 总结
目前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断的下降,一部分原因来自网络丰富的信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原因则来自课堂教学本身理念和模式的落后。将分布式学习模式运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兴趣度、主动程度的良好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式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分布式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学习模式已经有了良好的实施条件,具体运用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复杂的态势,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主观能动性不强的职业教育中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今天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郝旭东.浅析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D].阜阳:阜阳师范学院,2012,(4).
[2]王书林.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3,(4).
[3]Steven Saltzberg and Susan Polyson.Distributed Learn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EB/OL].http://hagar.up.ac.za /catts /learner /nuwe/project.htm,2005-12-20.
[4]陈丽.远程教育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
[5]瞿堃,顾清红.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分布式学习[J].中国电化育,2000,(2):5152.
[6]Distributed Learning tutorial[EB/OL].http://www.library.co-rnell.edu/dl/tutorial /tut_2.htm,2005-12-25.
[7]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重庆人学出版社,2006.
作者 黄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