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思政探索

作者
作者

摘 要:新时代课程思政是当代学者研究的热点和有关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再以思政理论课为主,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通识课等各类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倡导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思政元素在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的挖掘与融入进行探索,全面分析思政元素在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发挥的作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思政;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29

课程思政是通过思政教育与不同学科的课程相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理论知识、精神追求与价值理念等内容植入到各类学科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推进教育创新。白酒生产技术是一门酿酒类的专业课,专门研究与酿酒相关的生产知识。在该学科中,主要探讨了白酒微生物、白酒粮谷原料、酿酒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机理、大曲酒与小曲酒的生产技术、白酒风味与品评等内容。可以说,白酒生产技术的学习过程是对我国白酒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与白酒实际生产技术的把握。在课程教学中,由于该课程为专业课而不是思政课,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明显地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往往是隐藏在专业知识背后。因此,通过梳理探索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培养酿酒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探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构建培育学生关心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与人类的人文精神等。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方法

茅台学院是由茅台集团举办的一所培育酿酒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本科院校。2017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且进行首次招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5540 人,学校办学以来坚持打造「5+3 产教融合」(即 5 个学期基础课理论学习、3 个学期实习实训实践)特色,培育酿酒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白酒生产技术作为酿酒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酿酒产业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是以学习过白酒生产技术课程的酿酒工程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需求现状为切入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此次问卷调查使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共收集问卷 110 份。由于本文是从专业课的角度进行探索,所以问卷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政治认知与价值认同、对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接受度与认同度、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评价与建议等,问卷旨在调查学生对专业课思政课教学的真实想法。

2 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91% 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重要,85.46% 认为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是有必要的,90.91% 对于白酒生产技术课堂学习中老师涉及的思政教育话题是比较关心的,进而对白酒生产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整理,结合该课程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其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对于增强「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尽管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中都设置了思政的相关课程,但是因为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都比较多,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起到完全覆盖教育整个过程的效果,另外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益于就业或考研,从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知识融入白酒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中。

由表 1 可以看出,由于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拥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体系,而该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浓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这正好成了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对于白酒生产技术这门学科课程来说,随着科学活动的进行科学精神也随之演化出来,包括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等。比如白酒生产技术的每一项科学成就、工艺改进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白酒生产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白酒的很多领域,包括白酒酿造微生物、制曲工艺、白酒风味与品评等,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中融入白酒历文化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国家政策,也有「白酒塑化剂」等社会热点,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的理解专业知识的意义和责任,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人文精神是一种思想态度,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其中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忧患精神和关爱精神等皆在此列。举例来说,白酒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种类更多、风味更丰富的发酵产品,白酒行业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对白酒生产的影响,为人类的饮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这是该学科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此外,跟其他理工学科相比较,白酒生产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学科课程应用广泛,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因此,白酒生产技术的实用性与实证性较强,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素材,深化思政教育的目的。根据白酒实际生产过程的特征,将理想追求与德行观念等思政元素融入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于无形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无论是在哪种工作环境下都能用心专注、临危不惧,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3 白酒生产技术课程中建设思政要素的挖掘

3.1 工匠精神

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是主要对酿酒相关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进行开设的,该阶段学生将要踏入白酒相关的工作岗位。白酒生产的工作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比如制酒、制曲等;有的岗位相对枯燥乏味,如白酒的包装车间等。白酒的生产工艺十分繁复,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到白酒质量的好坏,要求制酒工人具有扎实的酿酒技艺和严谨负责的态度。曲乃酒之骨,大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白酒的品质。在讲授制曲工艺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酒厂的制曲车间,让学生亲自踩曲、翻曲等,体验艰苦的制曲工作。在体验的过程中讲解翻曲时对温度的控制以及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大曲发酵中微生物生长异常和温度异常带来的生产问题。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影响白酒产质量的因素众多,比如微生物、温度、湿度等。如何根据实际生产调控大量的生产参数,得到高产高质的白酒是每个制酒工人的目标追求,在微生物发酵过程调控中将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向学生介绍说明国家的人才政策,让他们知悉国家大力支持和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鼓励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发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专心致志钻研技能,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3.2 爱国精神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绪论」中,讲授白酒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时,让学生了解到白酒已有上千年历史,其中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说到「烧酒非古法也, 自元时始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白酒酿造行业中的徐岩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我白酒酿造科学与工业酶学等领域的研究,还有季克良老先生退休后仍然为多家白酒企业生产提供指导,他们为中国白酒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科学和国家的精神,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3 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勇于担当有强烈的责任心。在白酒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导入我国白酒生产的发展现状,向学生讲解国内白酒生产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对假酒和塑化剂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教育警示学生一定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不然会断送自己的整个前途。这是由于没有做好质量把控导致失误的一个典型事例,通过列举的事例,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3.4 探索精神

关于白酒的生产中包括制酒和制曲,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制作工艺,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与工艺人员的探索创新,多家酒厂开始将传统的制酒工艺与现代机械化进行融合。在制酒的过程中机器人上甑代替人工上甑,这样既减少了劳动力又保证了操作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酒质的稳定性;在制曲的过程中,利用机械模拟人工进行踩曲,这样既减少了劳动力又保证了大曲形状的稳定性。通过学习白酒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20,(03):162163.

[2]王传荣.《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7879.

[3]黄亚东,罗竹青,马光喜.浅谈《白酒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与白酒专业人才培养[J].酿酒科技,2014,(06): 129131.

[4]王玉辞.农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5(03): 118122.

[5]王阳.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5):8689.

[6]赵永霞,李芳香,王新叶,等.酿酒酿人-课程思政融入酿酒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探索[J].酿酒科技,2021,(05): 126131.

[7]肖冬光,赵树欣,陈叶福.白酒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

[8]靳旭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1,(07): 8184.


作者 郭敏 刘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