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驱动高职院校空乘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摘 要:「校企合作」对于实操性强、专业性高的高职院校高素质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满足社会需求、学生诉求的关键途径。在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问题,分析成因,明确改革措施,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46
现阶段航空人才培养遇到瓶颈,一方面开设航空专业高职院校与培养水平不成正比,航空专业人才升学率与就业率失衡;另一方面航空服务人才短缺,服务素质、学历层次、思想认知普遍较低,急需通过建立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来驱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展开航空人才造就培植的蓝图,同时要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交叉融合,一起鼓励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针对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进行现状调查,共面向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 162 份,有 159 份问卷被返回,其中有效问卷为 148 份,问卷有效率为 91.36%。
1.1 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现阶段,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教学课程主要包含专业核心课、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和就业指导课四大门类。对于空乘专业学生而言,其通识知识与能力的达标率约为 67%,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达标率为 90% 左右,航空公司的岗前培训游刃有余,然而专业拓展能力差强人意,任课教师在上述三项能力的掌握上亦是不尽如人意,详见图 1。
1.2 空乘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学术界普遍认同空乘教改的方向和教材应用型的选用,然而作为新兴专业的空乘,教材枯燥乏味、吸引力不足。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可谓是各占半壁江山,教材使用来源分别为省编教材(占比 22.2%),校本教材(占比 66.7%),航空公司统编教材(占比 11.1%),全国统编教材并不见身影。现阶段,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各学科的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涵盖所教学科岗位能力考核内容,也针航空公司岗位工作需求,对空乘专业教学内容、课量改进和能力培养进行反推,详见图 2。
1.3 空乘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空乘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中,教师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学生侧重亲身体验和情景模拟。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科式授课模式,讲解示范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分解教学法等授课方式,大学生的参与程度相较教师主导型课堂更高。然而,新兴学生主导型授课方式相较传统教师主导型使用频率更低,对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现状详见表 1,可见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和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素养的要求,创新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传授指导效用和学习效益结果的必要手段。
1.4 空乘专业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现状分析
现阶段,浙江省空乘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依旧参照基本教育范式,维度单一、方法落后,创新性不够。就核心课程考核而言,66.7% 的高职院校考试内容基本都涵盖理论(闭卷考试)和技能(实操考核)两大部分,仅有 13.3% 的院校只考核技能部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高职院校对于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占比也大有不同。随堂考试和学科联考模式,是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采用的两种基本考核方式。其中,61.5% 的高职院校采用理论知识闭卷考试,28.8% 的采用多学科联考。进一步细分,采用随堂考试的占 46.2% 左右,实操技能考试的约占比 76.9%。问卷调查得知,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教学实操技能考试大致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互评,教考分离,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共计 4 种评分方式,关于问道毕业何时能更喜欢哪种评分方式,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教师与学生互评的模式,详见图 3。
2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存在问题
2.1 空乘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建设不合理
就民航业发展而言,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依旧为初始阶段,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成熟体系的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并未将专业特征和学校实际情况导入其中,使得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在浙江省空乘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中,所有核心课程开设率为 100%,是所有课程中的关键部分和主要所在,其中,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开设率为 66.6%,而其他剩余课程的开设率不足 35%。一成不变的课程配置、课程开设转化率不高、校企合作课程内容缺乏等,使得高职院校空乘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不能使得学生产生职业体验。另外,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也是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存在问题之一。校本教材的层次最低,但是使用率(76.9%)却是最高,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容良莠不齐,行业标准无法统一。
2.2 空乘专业盲目办学,软硬件设施不足
近年来,民航业和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对高素质空乘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喷涌式增长,空乘专业也一跃变为高职院校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导致某些高职院校被所谓的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所绑架,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吸引更多生源,在本校并不存在航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条件和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办学、激烈竞争,导致空乘人才培养的质量良莠不齐。浙江省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软硬件设施支撑,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空乘专业任课教师缺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专业课程的医疗设施使用、逃生装备操作、应急设备实训、模拟客舱作业等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人文素养和技能水平。
2.3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考核方式偏重传统
浙江省高职空乘专业教师依旧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性差、参与度低、积极性弱、效率不高。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学重理论(考试知识点)、轻实践(综合技能、职业素养)的问题,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未得到充分教授。由上文调查访谈得知,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基本沿用传统考核方式,综合能力的考核未充分体现,学科的延展性和学生大学期间应当具备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剖析能力。教师与学生互评的模式广受大学生的好评,避免单一化、表面化。现阶段,高职院校空乘专业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无法真正意义上产生真实效果,无法从根源上激发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真正理解和主动学习,忽略日常课堂和实训基地的练习,考前突击类似的不良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厌学情绪。
2.4 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只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中国民航大学等几所相对大型和权威的航空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获得航空公司和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反观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校企合作多委托第三方机构,虽实训资源、实践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就业乱、收费高等现实阻碍,使得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面子工程。校企合作另一个体现便是,由校企双方按一定比例共同组成年龄、学历及专业技术资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然而,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任课教师依旧是师范类教师,由于收入问题、授课问题等一线企业教师常驻课堂的不多,未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构架。「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相关航空服务经验的教师较少,空乘专业师资极其缺少。
3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3.1 形成「国标」+「校本」的教材体系,构建完善考核体系
教育部门介入组织高职院校和航空企业展开头脑风暴,依托国家对民航服务人员的职业标准要求,形成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标准,依次为凭据编写「国标」教材。充分挖掘校本教材和课程建设,突出本校人才培养特色。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校本教材,应当依托空乘专业职业特色和课程内容设计模块化项目教学。并适当的参照航空公司内部培训材料,将行业标准和教材编写相契合。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应当构建包罗万象的考察审核系统。第一,将日常随堂测试和阶段、期末考试相结合,考核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素养,团队协作等囊括在内。第二,依托课程性质及内容展开「分段式」考核,在课程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问答、重点难点考核、小组协作考核等,如机舱突发事件处理的随堂考试,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第三,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考核之中,将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衔接,将理论学识与职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更上一个台阶。
3.2 建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健全革新教学方法
浙江省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应当建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更新传统课程体系框架,强化立体式培养内容,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构建交互立体课程体系。空乘专业的教授课程,以实践教学为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课程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要将空乘课程实践性、技能性思虑在内,利用导入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自主探究教学等,让空乘专业大学生获得实际职业体验。
编写实践类教材时应当结合项目教学法,采用整分式方式,将课程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进行教学,按照课程特点融入其他教学方法。如将《客舱应急处置》一课分为服务设备及应急安全操作、客舱安全常见问题处理、乘客安全管理流程、紧急撤离训练等几个项目进行教授和学习,并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加深课程的参与性、体验性,并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综合性考试。
3.3 构建校企融合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阶段浙江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层次较浅,企业并未实际参与专业治理、管理、运行,而定制专业、定向培养、共建实训场馆等都是可取之法。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应当建立健全「四二三」模式,实现「四共育、双融通和三结合」,真正意义上达成校企双方共商、共管、共评、共享,专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工作项目标准相符合,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三个层级六个方面相结合,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深度有效结合,使得校、企、生、师四方共赢。
另一层面,引培结合,建设「双师型」队伍。首先,要切实强化巩固教师引荐力度,形成人才梯队。浙江省高职院校应当制定明确的师资队伍引进政策,实践课教师优先引进政策和引进兼职教授、实施专兼职相结合的政策。其次,多渠道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例如敦促和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切实提升专业技能等。再次,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技巧,最终达成学科人才梯队培养建设、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学科水准长足成长和进展。
参考文献
[1]赵昆鹏.廊坊市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何萍.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空乘专业课程开发[J].职业,2019,(13):74-75.
[3]苗姗姗.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52-53.
基金项目:2019 年度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结题论文(FG2019199)。
作者简介:葛欣欣(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作者 葛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