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作者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二者的有机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为二者的融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讨论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总结了自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自媒体;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66

1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革命文化。它包含了以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以及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等制度文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其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枯燥等困境,亟须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及案例。通过物质、精神、制度等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和极大的感染力。红色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能够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红色文化的融入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义务发生了变化。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使得尚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的「三观」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共和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思想观念,进而增强大学生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综上,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案例,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效果。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为红色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平台,更好地凸显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好地融合,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自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4G、5G 网络的普及,以微信、微博、贴吧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从传播的主体、传播的数量以及传播的性质等方面对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1 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红色文化的传播方面的主导性降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精神信仰的高度凝结,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的特征就是要有主导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阵地,也是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动态以及各类贴吧等方式表达个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这些快速发表的观点可能很快就被有着相似观点的其他人转发和扩散。

以微信为例,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微信公众号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自 2011 年起,我国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逐年攀升,2019 年突破了 11 亿人(见图 1),是目前中国用户量最大的 APP。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可以针对某一事件即时发表个人观点且快速传播。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人发表的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是得不到保障的,且实际的情况可能是那些借助于犀利语言的不实言论得到了更快更为广泛的传播,这将导致大学生在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其价值观念的建立出现偏差。

因此,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变得丰富了,但接收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却大大降低,这就使得他们在接收信息、筛选信息和吸纳信息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困惑。而红色文化的特殊性又要求其传播需要具有主导性、正确性。因此,这种零散化的传播方式削弱了红色文化本身深刻的内涵及意义,进而降低了传播红色文化应有的感染力和引导力,甚至会因一些不实言论或不当观点的发表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产生偏差。

2.2 海量的传播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红色文化的传播方面的话语权削弱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传播也开始借助于自媒体平台,包括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 APP 软件等,例如微信公众号「红色文化网」「红色文化快讯」,APP「无涯运动」「指尖上的红色地图」等。这些都是在自媒体环境下,借助于自媒体在传播广度和速度方面的优势所形成新的传播方式。

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特别是随着移动网络的迅勐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都变得异常容易,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被打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获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则比较单一,信息量也远不及自媒体平台。而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大多每天都会登录各种自媒体平台,浏览微信公众号,刷微博,借助于各种 APP 来阅读新闻热点信息等,而且他们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甚至于会超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

另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多地还是采用文本语言来进行宣传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传播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治性语言比较多,理论性、知识性的语言及语言传播方式有时很难贴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于加强。而对于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媒体的把控和操作是非常熟练的,他们更善于在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网络语言的自媒体世界发现和接收新鲜的资讯,所以,自媒体环境下的语言及表达更容易与大学生拉近距离。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逐渐地被削弱,也包括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话语权逐渐地被削弱。

3 自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3.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自媒体的技术水平

当今时代,自媒体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缺乏一定的自媒体知识及操作技能,对利用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顾虑。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清「占领」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领地的重要性。随着自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人的思想观念在随之而发生变化,特别是作为时代弄潮儿的青年大学生,更是走在自媒体运用和创新的前沿。要想守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就必须从思想上接受时代的变化,并积极地利用其带来的优势,借助于自媒体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并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有效规避劣势,通过权威信息的发布、理论知识的教授,指导学生在信息的巨流中学会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整合,让自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借助于自媒体平台,及时了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参与网络话题;同时加强自媒体知识的学习,注重各种自媒体平台的操作技巧培训,提高自己的自媒体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网络操作技能,熟练运用自媒体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意义上突破原来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而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的状况,用全新的教育方式来丰富教育内容有利于将理论性、知识性的教育内容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和传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2 借助自媒体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及形式

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媒介的灌输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播也要积极地借助自媒体的优势来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首先,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完善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让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是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红色文化发源于战争年月,但绝不止步于战争年月,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属于红色文化的内容,不断地为红色文化的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自媒体平台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即时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海量的信息容量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增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案例,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其次,将自媒体的语言表达形式融入红色文化的话语表达,提升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多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思维模式,将红色文化的内容以理论的形式讲授给学生。但是,对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革命年代离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遥远,很多内容都很难理解和想象,更不用谈感同身受。因此,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由单向式的灌输转化为互动式的交流,通过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讲述,让学生体验、感受红色文化,通过互动交流,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也给予红色文化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强的生命力。

3.3 借助自媒体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线上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充分利用好自媒体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线上的红色文化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首先,基于高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数据库。当前,各个高校大多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订阅号等,这些平台具有信息发布即时、信息规模巨大、信息类型多样等特点。红色文化的传播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向学生进行发布。例如,可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里专门设置红色文化专区,每天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题发布红色故事;同时以问卷、投票、留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深入思考后发表观点,在增加红色文化专区的浏览量、访问量等的同时,增强学生与公众号的互动性。

其次,利用各类自媒体平台,开展红色文化线上实践活动。传统的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大多采用的是带领学生到革命老区、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带给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是由于大规模外出所产生的安全风险等问题,大多数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覆盖全体学生,覆盖面小;二是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会受到一些突发情况的限制,例如受疫情的影响,各种线下的参观调研均无法开展,很多学生因此而错过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外延也被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现场考察,而是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交流互动来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官方自媒体平台制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宣传手册,既可以是 3D 立体的展馆还原,也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示,都可以达到学生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来进行学习实践的效果。在线上实践完成后,学生还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理论化的实践教学成果,并上传至自媒体平台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高校思政专项)项目「自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L17CSZ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笑颜(1986-),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作者 王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