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针对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建设五项对策。
关键词: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22-02
在高等教育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生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与一本重点院校相比缺乏资源优势的二本院校由外延发展转为内涵建设就成为了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二本院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挖掘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当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市场营销是发展我国新型市场经济必须研究和掌握的综合性边缘应用学科,在各类人才的需求信息中,关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因此,该专业的建设是二本院校较关注的议题。本文试图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方面入手,探讨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 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许多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被设定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在工业、商业、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显而易见,这种定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培养人才的层次模糊不清。“专门人才”是模糊概念,这让学校很难制定适用的教学计划和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二是培养人才的类型模糊不清,是理论型、应用型还是复合型,是通才还是专才,目标不明确;三是专业设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1.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各院校在营销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三个共性问题:一是专业内涵模糊,课程内容庞杂。许多院校没有考虑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课程取舍不当,使得整个体系庞杂,未能形成以特定行业或市场领域为依托的特色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设置上呈现大而全的特点,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因人设课现象严重,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专业技能课开设不力,强调理论知识,轻视技能操作,导致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市场营销工作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这就要求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全面、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有丰富的实践教学作支撑。目前许多二本院校的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课时太多,实践教学的课时太少;二是缺乏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不能够有组织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三是学校无法对分散实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经常出现“放羊”现象,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1.4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各院校营销专业普遍缺乏一支既能开展理论研究,又具备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 “半路出家”或新出校门的研究生,对营销专业缺乏了解,只擅长“纸上谈兵”。因此,相当一部分营销课程的教学仍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未得到重视和发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对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
二本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参照兄弟院校的经验来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及特色。首先,用人单位目前普遍存在高级营销人员储备少和复合型营销人才紧缺的问题,然而目前各类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营销专业毕业生数量还未能填补以上人才缺口。因此,二本院校营销专业应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特别是在培养能够开展销售与客户管理、市场调查的人才方面多做努力。其次,各院校营销专业定位要有特色。各院校营销专业可结合自身在科研、社会资源、行业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上突出特定的行业背景或市场领域,强化营销基础理论在该行业或领域的应用训练。如同样是营销专业,有的可突出网络营销,有的可突出服装市场营销,有的可侧重于零售管理,有的可侧重于国际市场营销。
2.2 优化课程体系
根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宗旨和经济发展对21世纪营销人才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须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实践性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学习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采取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和相互通用的灵活办学方法,用必学和选学内容,适应社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需要。按照上述要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三大模块:素质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素质课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写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外语听说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身体素质设置课程;专业理论课可分成“市场营销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学模块、“销售与管理”教学模块以及“特色营销课程”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包括各种实训、实习、计算机模拟教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2.3 改善教学方式
要适应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此外,应强化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中可采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国内案例进行剖析,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项目教学中可提供具体情景,设计一个与真实任务相吻合的项目任务(如营销计划)交给学生分小组完成,并要求学生展示、陈述其项目完成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并锻炼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2.4 加强实践教学
在继续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二本院校营销专业应注重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其视野,提高其整体素质。具体来说,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校办企业,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还可选择一些形象好、管理规范、具有营销示范作用的企业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和整套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包括:编配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建立以检测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标准的考试系统;明确教师指导流程和教学职责;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等。第三,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如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专业主干课程开出高质量的实验课;定期邀请企业营销专家以讲座形式介绍实战经验;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第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对学生的调研报告或营销策划书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表现优秀者、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进行奖励。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拥有营销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二本院校一方面应为营销专业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并公开选拔学科带头人,走“精品课程,名牌教师”之路,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务训练,让教师们能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把实践中的体会传授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实用性。此外,还可聘请企业营销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让他们在与学校教师共同教学中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参考文献
[1]陈卓雷.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08,(24):152-153.
[2]王叙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214(4):20-21.
[3]曹亚东.我国高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20-21.
[4]李世宗.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43-45.
作者 吴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