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浮华,无畏于新

匆匆七十载,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在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巴蜀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太多历史细节定格在集体记忆深处。
这些记忆,经过时间的沉淀,洗尽铅华、褪去浮华。站在七十年这个节点上,重新省思这些记忆,它们早已不只是过往,更成为历史地理上的坐标。七十年,于个人,经验累积、道德规矩塑心智,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于一地,风雨兼程、波澜壮阔写春秋,有扼腕更有自豪。这里只能谨以些许定格的片断,线描四川七十年走过的非凡之路!
七十年前,随着成都解放,四川「天亮了」。「敲锣打鼓」之后,政权的交接更为现实,剿匪、建立政府……一系列工作,事无巨细。「初进城」记录的一个细节——解放泸州的《接管手册》,生动展现了一个大党的优良作风与严格纪律。
七十年,四川综合实力增长超过 1600 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 90 倍。四川「富起来」了。这里遇到过曲折、走过弯路,但终究一路向上,于每个「平台期」上,都能有新突破,比如广汉向阳公社不止摘牌,还成立各种公司承接经济职能;西部大开发给了四川「弯道超车」的机会;五粮液等磨砺出的工匠们,不断夯实经济腾飞的基础。
七十年,在一个地区的历史中可能只是匆匆一瞥,对个体而言,则可能是三代人的经历。四川的「建设者」们有获得国家荣誉的,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人生的。他们是学者,他们是官员,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是四川「壮丽 70 年」的基石与力量。
七十年,四川峥嵘岁月中暗藏一条不断的脉络,那就是感动、激励川人不断奋进的精神。那是巴蜀大地的「魂」。「巴蜀魂」在「三线精神」里,在「两弹一星」精神里,在王冀邢等四川人不懈的记录讲述里,在李致扼守心中的理想信念「说真话」里,在一个个大写的平凡人里。
它们是坐标,它们标记来路,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如何来;它们照亮未来,指引我们,我们到哪里去、如何去。
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四川亦如是。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巨大的变革已经降临,我们已经回头看清来路,我们也将抬头,不执于旧、无畏于新。
作者 徐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