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不能僵化执行

作者
作者

申请一年都没结果的低保补助,竟然在两天内就神速办理?7 月的一天,川南某村落显得格外「热闹」。副镇长带领社事办工作人员来到一名老人家中,核实了相关情况后,隔天,老人搁置已久的低保申请就通过审批,成功办理低保。此时距离该漏保事件被曝光仅过去两天,而早在去年,老人就提交了低保申请。

这是近日记者在参与某地阳光问廉时了解到的案例。老人身患重病,走路都困难,几乎丧失劳动力。老伴儿已去世多年,离家出走的儿子近年才取得联系,虽然每月寄来三五百元,但都拿去支付了医药费。

「他那种情况都没补助,谁还应该领补助?」村干部反映,去年村上就受理了老人的低保申请,也顺利通过民主评议,但却卡在了镇上这关。「按政策,老人没有提供儿子的收入证明,所以没能够办成。」镇上社事办负责人说。

听起来有理有据,却让人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儿。缺乏资料,难道问题就无解了吗?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即使没有收入证明,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像老人这样符合低保条件、家庭十分困难的,也应当将其纳入低保。」他说,镇社事办应当联合村干部一起入户调查,了解具体情况,用「特事特办」来确保「应保尽保」。

显而易见,只要相关的党员干部多出一份力,老人就能领「救济粮」。可是他们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群众的疾苦打官腔、讲「原则」。一句理直气壮的「按政策」,倒成了不作为的遮羞布。记者好奇的是,当镇长和干部们走进老人一贫如洗的家里,看了他吃的残羹冷炙、穿的破布旧衣之后,还能够理直气壮地说出那句「按政策」吗?


作者 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