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不可 「简单片面」

作者
作者
平台效率服务标准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党员干部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而不可存有私心杂念,更不能「简单片面」,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感受」。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根据当地实际和百姓需求,层层压实责任,倾心为民服务,赢得了疫情防控逐渐企稳的好成绩,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点赞。但有的地方却简单粗暴、层层加码、措施过度,使好政策落实到基层变了味、失了色,这既不利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也不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工作干的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反之,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靠「主观臆断」作决策,凭「想当然」抓落实,往往就会「想的简单」「做的片面」,造成「单打一」的被动局面。如有的地区只顾「外防输入」,在交通卡口层层设防,对货车司机「一刀切」劝返、擅自阻断公路运输通道,不仅导致货车司机生计受损,更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稳定和社会生产的恢复。这些简单片面的举措虽然表面上赢得了「防疫速度」,实质却输掉了科学精神和「人文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防止层层加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层层加码」表面上看,把「不提倡」当作「不得」,看似思想重视、管理严格、标准提高,实际就是懒政怠政乱作为,把应负之责、应担之险一推了之,更置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于不顾。如此说来,办实事「简单片面」「想当然」,本质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不足、态度散漫的积弊。长此以往,只会把好事办坏、实事办砸,带来「要求层层加码、落实层层注水、效果层层递减」的后果,不仅扭曲了上级防控政策的初衷,还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更破坏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防疫工作干得怎么样,不是靠自己嘴上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既要」和「又要」的关系,不可反应过度、顾此失彼,因局部影响全局。如何精准施策,以更高效率、更小代价取得成效,不仅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检测着执政者体察民心和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水平。

要让群众满意,就要在办事过程中,时时「与群众沟通」,处处「向群众汇报」,把百姓的「表情包」当成工作的「晴雨表」,让群众的牢骚话成为政策的警示钟。通过征集市民好建议和「金点子」,为城市抗疫提供智力支撑,打造货运车辆网络预约服务,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开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对接平台,分派「驻场专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建立问题反馈监督机制,等等。唯有如此,变「简单片面」为「科学精准」和「到边到底」,才不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才能让物流配送少一些「肠梗阻」,让返乡归家少一些「土规定」,让城市生活多一些「烟火气」。

(作者单位: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顾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