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摘帽不摘监管,护航脱贫攻坚「总攻战」

「我 总担心脱贫后,扶贫时候的好政策、干部的好作风也就结束了,但现在我已经摘帽了,纪委的扶贫监督检查还在持续跟进,我心里踏实了!」近日,江油市纪委监委联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在本地群众当中再次引起热议。
这是江油市自 2018 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来,稳步做好脱贫成果巩固的工作侧影,也是绵阳市纪委监委持续护航脱贫攻坚、「摘帽」不摘监管的一个具体展现。
据悉,今年绵阳市纪委监委立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聚焦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四不摘」政策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深化「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等方面内容,细化 15 项措施,制定《2020 年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计划》。从今年 4 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精准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工作,对扶贫助困开展全方位监督、过筛式「体检」,督促推动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组尽锐出战、挂牌督战。
当好「督战员」,确保帮扶不停歇
「老乡,你去年脱贫后,你的帮扶干部还来吗?家里现在收入怎么样?」「还来呢,今年疫情期间还同我一起下田耕种,我还领到了政府免费提供的菜籽和化肥……」日前,绵阳市三台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目标绩效办组成 6 个联合督查组,随机走访全县 22 个村 70 户贫困户,重点对 2019 年「踩线」脱贫的贫困户的后续帮扶工作开展检查。
「在暗访中,我们发现了有的脱贫村(户)摘帽后,帮扶干部到村开展工作的次数有减少、个别驻村工作队出勤有所降低等问题。」联合督导组工作人员介绍,「摘帽」并不意味着完成脱贫攻坚这场大考,收官之际返贫致贫风险必须警惕。对此,该督导组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点对点」派单的方式,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进行了通报,书面诫勉 6 人,谈话诫勉 10 人。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虽然全市 8.3 万户 22.7 万名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减贫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但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不能让「歇一歇」「等一等」的问题影响脱贫攻坚的成色和质量。对此,绵阳市纪委监委将遏制精神状态上的「疲软症」、服务效能上的「冷热症」纳入 2020 年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计划,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在涪城,通过开展「清风进万家」活动,设置「阳光监督」公示牌,让群众参与监督,共同整治扶贫领域干部履责不力、作风漂浮、不敢担当等作风问题。在游仙,聚焦「干部岗位履职表面化、服务群众表面化、落实工作表面化、执法监督表面化、执行纪律表面化」等五类问题,重点开展工作「表面化」专项整治活动。在盐亭,399 名村纪检员站好基层廉政「监督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监督 1068 次,跟踪解决扶贫领域问题 116 个,化解群众矛盾 225 起……「盯在日常」「督在一线」已然成为绵阳市纪检监察人助力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常态。
加道「安全阀」,保障脱贫不返贫
「以往春节后就卖完了,现在池塘里的鱼还有 7000 多斤,运不出、销不走,让人看着干着急哩!」平武县龙安镇铁龙堡村党支部书记刘税华焦虑地说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个通过整合利用产业扶持基金、涉农资金建设冷水鱼养殖项目实现脱贫的村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疫情防控监督检查中,发现类似前文提到的平武县「扶贫鱼」滞销的问题不是个例,如何降低疫情影响,保障脱贫不返贫、非贫不致贫已成为绵阳市纪检监察人护航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向。
针对扶贫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平武县纪委监委督促脱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将辖内贫困群众和贫困村产业产品统筹列入扶贫 832 消费平台,同步开展电商消费扶贫行动,同城开展「线上点单」代购代送服务,拓宽销售渠道;安州区纪委监委探索开设「扶贫赶集日」,督促对口帮扶单位、帮扶人开展「助力购」行动,帮助本地近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
针对困难人群「就业难」的问题,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主动发挥「探头」优势,靠前监督护航「春风行动」,督促市人社相关部门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提供与发布就业岗位 6 万余个,实现就业近 3000 人,助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驻农村农业局纪检监察组走访 8 个有省定脱贫任务的县(市、区),协调帮助有外出打工意愿的贫困户 72403 人联系用工单位、办理「健康卡」,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平稳有序恢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的同时,将监督主战场转移到脱贫攻坚关键领域,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攻坚 50 条、帮扶 11 条,应对疫情巩固成效 15 条、整改清单 20 条……全市各地紧盯贫困群众的痛点、堵点,相继出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硬措施,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脱贫户不再担心被打回「原样」。
上好「监督锁」,守住扶贫「救命钱」
「要从群众的『活命钱』开始查起,坚决对有服刑人员仍在吃低保等问题一查到底……」在绵阳市涪城区纪委监委开展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检查中,检查组紧盯基层「微权力」,严肃查办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据悉,绵阳市纪委监委今年将继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成果,重点督促推动县级项目、资金在县四套班子内部公开,在当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期分批公开;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推进等情况在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和人大公开;推动扶贫款物发放标准,惠民惠农资金申请、审核和发放等情况在村里公开……通过督促做好扶贫领域「三盯」「三公开」工作,实现扶贫项目资金申报「最先一公里」到实施「最后一公里」的全程监督。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运用电子、网络监督平台,实现专项资金账单「阳光晒」。北川羌族自治县强化运用「互联网 + 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实现 343 个村和社区财务核算平台处理,帮助一万余名困难群众学会查询扶贫资金到账和使用情况;江油市和三台县持续细化「村务监督平台」公开项目,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掌上阅、电视查、全程晓,详细了解本地区本人的扶贫专项资金发放及政策等信息,「心里有数,踏实多了」已成为老百姓反馈感受的高频用语。
据悉,自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以来,绵阳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问题 77 件 117 人,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问题 60 件 101 人。清理涉嫌虚假或重复投保资金 929.27 万元,其中涉及财政补贴资金 735.36 万元,目前已追缴 366 万元;涉嫌虚假理赔资金 107.73 万元。
「『摘帽』不代表贫困对象清零,要转变监督的内容和方式,以有效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更多的实效、更大的胜利。」绵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纪律弦」,为全市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保驾护航。
作者 勾永波